第127章 深夜女郎(1 / 2)

饮食男女 武文弄沫 5473 字 19小时前

“他好装哔啊——”

当李学武讲出自己的演讲题目时,台下众人看这个不知名卡拉米的心态便是如此。

“呵——”魔都机电邵康轻笑了一声,用微不可查的声音嘀咕道:“不知天高地厚。”

京城汽车副总王友寒听着李学武的演讲,目光转动瞥了他一眼,嘴角忍不住露出了些许鄙夷。

也是,没见识过李学武道貌岸然之下的阴险狡诈,哪里知道这坏蛋的危险程度。

不知天高地厚?

到底是谁不知天高地厚啊。

“……国际经济秩序不应为正治秩序所裹挟,成为野心家嚣张跋扈挥舞的大棒……”

卧槽——

刚听了几句,台下便有人在内心惊呼出声,骂人还可以这样不带脏字的吗?

这种带有主观意识形态的发言从侧面解释了国际秩序的概念与构建要素,又表达了己方的态度。

牛哔啊——

能参加今晚欢迎宴会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文盲,全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太夸张了。

这么吧,全宴会厅几百人,能听懂这一句的不足三分之一,但这就够引起惊叹的了。

关键是前面就座的那些大佬们一定能听得懂啊,再看他们望向演讲台的表情都凝重了几分。

国际秩序是什么?

国际秩序涵盖了国际政治与经济两大领域,指的是国际行为主体在特定规范指引下所呈现的秩序井然状态。

下午双方高层的会晤刚刚结束,在会谈结果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下,李学武此番发言和表态就是站在理论的制高点上跳着脚地指着对方的鼻子骂大街了。

台下访问团听懂了这句话的负责人和代表们纷纷瞪大了眼睛,领导不是不让意气用事的吗?

是,这混蛋没有意气用事,他就是在规矩和文明范围内骂人呢,你没见对方脸再绿也还都忍着呢嘛。

有些人将这句话理解成了骂街,但李学武不承认,他要表达的态度是重塑国际秩序标准。

具体来,国际秩序反映了国家间依据国际规范以非暴力方式解决冲突的和谐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国际社会现状与主导国政治目标或价值标准的契合。

他要强调的观点是国际秩序,尤其是经济领域的构建要素不可或缺:

首先,必须存在国际规范,为各国经济领域合作提供行为准则;其次,主导价值观的引领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国际经济合作规范的建设方向;再者,有效的制度安排必不可少,以确保国家遵守国际经济合作规范,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当前,国际秩序面临诸多挑战。”

现在才是李学武贴脸开大的时刻,他语气坚定,不急不缓地讲道:“如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双重国际标准的存在以及西方国家对国际秩序的掌控。”

“在双极对立的全球影响下,国际秩序失序现象愈发明显。”他抬起头看向宴会厅内众人强调道:“因此,重建有序的国际秩序、制定广泛接受的新国际规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紧迫任务。

李学武的牛哔之处就在于他不是正经地在骂街,而是正经地阐述实际情况,顺便骂街。

他对今日之国际秩序的失衡是这么定义的:“西方国家对国际秩序的掌控加剧了这些问题,比如它们推行的双重国际标准和自身在国际事务中占据的主导地位,都让国际秩序的构建变得更加复杂。”

“当前,这些挑战使得国际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亟需有担当的大国站出来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你看,国际经济问题和矛盾都是你们西方人不团结搞出来的,就需要有担当的大国站出来承担责任。

这个时候你就问了,谁才是有担当的大国啊?

废话,论国土面积、论人口数量、论经济发展潜力、论国际社会地位,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台下已经出现微弱的讨论声了,前排餐桌就座的访问团领导表情始终如一,好像台上的就是这么回事。

而东德相关经济负责人的表情就有些复杂了,台上这位的讲话看似是在骂他们出尔反尔没有国际社会担当,实则是在骂他们背后的主子呢。

你就,他们是接茬还是不接茬呢?

接茬吧,属于找挨骂,自找没趣,不接茬又担心这场欢迎晚宴在主子那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没错,没有误会,他们依旧忠心耿耿。

国际秩序重建才十几、二十年,主要是基于二战结束后应世界需要而设立。

直白一点,当时也是赢家通吃的局面,枪杆子最多的那几个国家了算。

目前的国际形势谁心里都清楚,两极对立的战争阴云笼罩全球,连经济贸易都会被裹挟。

“过去30年,我们目睹的更多是旧秩序的瓦解,而新秩序的轮廓依然模糊。”

李学武在演讲台上泰然自若地讲道:“这并不是战争结束后世界人民满怀期待的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很快便能健全稳固的局面。”

“在面对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崛起、大国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等大国关系变化,世界经济这盘棋更需要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他看向宴会厅众人,目光犀利地讲道:“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必然会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影响力定远超以往。”

“我们必须承认与传统大国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所引起的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

“但同时,我们尊重并关注许多传统上被视为国的国家,如今在经济实力和人口数量上已不逊于历史上的大国,这是削弱大国对国际关系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的变态因素……”

呕吼?这是在谁呢?

台下有心人眼珠子一转,纷纷望向前面的几张餐桌,这一句是含沙射影,还是曲意逢迎?

东德经济委员会主任巴泽尔·克里斯特尔眉毛一挑,不经意地瞅了一眼对面就座的李先生。

李副主任倒是听得很认真,并没有在意时不时投到他身上的目光,表情比磐石还要坚定。

“……当全球企业构建产业链和贸易关系的深刻变革关键阶段,多种新旧混杂的现象无疑为新秩序的建立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李学武翻过一页,继续讲道:“在探讨国际秩序的改革或重塑时,我们常常依赖过往的经验,然而,这些旧经验往往不足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因此,在构思未来的国际秩序时,我们需要注入新的思维和创造力。若仅限于历史经验和旧有国际关系的束缚,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

“我主张,当前世界或许可以通过大国沟通,在不同制度间的和平竞争来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制造一定会成为未来国际贸易中最亮眼的名片,我们依然期待国际秩序的改革能够有序进行,并希望积极参与其中,做有担当的大国经济。”

“作为参与国际秩序重建的重要大国,中国需要从各方汲取智慧,包括借鉴其他国家参与国际体系治理的宝贵经验。”

李学武毫不客气地讲道:“客观地讲,中国企业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已经崭露头角,但在制度和意识形态层面影响力仍待进一步拓展。”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企业不仅将是国际秩序改革的关键参与者,更将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

“通过参与改革的过程,中国企业将不断汲取各国智慧,为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国际秩序贡献力量。

“当然,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机遇的复杂过程。”

李学武语速放缓,在现场已经出现气氛变化的情况下开始做演讲的收尾工作。

“它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合作。”

他右手握拳在身前,看向宴会厅讲道:“而良好的合作又离不开彼此间的深入学习和相互理解。”

“尽管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新秩序的具体面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新秩序将更加注重兼容并蓄,以适应更多参与者的共同需求。”

“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无疑将更加美好、充满希望。

“他好牛哔啊——”

这是李学武演讲结束后众人还没回过神时的心态,但不受控制的掌声已经响了起来。

先是感谢了邀请他上台的东德经济委员会秘书长菲利克斯,李学武这才从容地走下演讲台。

“他是谁?”

“他来自哪里?”

宴会厅内众人目光齐聚在李学武的身上,伴随着他走下台阶,走回到座位上。

迎接他的不仅仅有掌声,还有张大嘴巴好像不认识他,却又感叹他真牛哔的邵康。

他真想问问李学武是怎么做到的,可这会儿语迟,震惊的不出话来。

这种演讲稿他憋半个月或许也能写得出来,但绝对不敢在这种场合大放厥词。

即便是斗胆在这里讲了,他也确定无法达到李学武刚刚演讲的效果。

这人真是肆无忌惮,开炮就开炮,指桑骂槐都是轻的,这特么还带挑拨离间了。

三十六计换着花样地用吗?

现在看,就连东德的负责人都不清楚内心是怎么个滋味了。

不用怀疑他们的野心,一个战败国的无奈和心酸没体验过绝对不清楚。

你当他们恨榜美术生是因为他发起了战争?

狗屁,他们恨的是那人没有带领德国赢得战争。

***

“您好,李先生,我是《周邮报》的记者,我能采访您吗?”

“您好,李先生,我是《新莱茵报》……”

“……我是《新德意志报》……”

当李学武走出宴会厅的时候,再没有了来时的从容与自在,他被长枪短炮围堵的迈不开步。

即便是酒店和组织方以及外事部都准备了保卫力量,但他们也没想到宴会上会有如此劲爆的情况。

保卫被记者们隔在外面进不来,李学武被记者围在中间出不去。

当然了,进不来的还有翻译。

可即便有记者已经切换了英文以及法语来提问,李学武也沉默应对,一言不发地往前挤着。

上台演讲是领导授权和要求的,这会儿他可没得到授权和允许代表哪一方来发言。

真想采访他,可以等他结束这一次的访问活动,能够代表红星钢铁集团发言的时候再吧。

很快的,保卫们突破了记者围堵的防线,为李学武开辟出了一条通往电梯的道路。

举着长枪短炮对着李学武不断提问和喀嚓喀嚓拍照的记者们被挤在一边,可他们依旧不放弃追问。

宴会厅外不明所以的酒店职工和客人纷纷望向这边,嗅觉敏锐没能进入到宴会厅录像和拍照的媒体蜂拥而上,给现场增添了更为混乱的局面。

李学武火了,在地东德的第一个晚上因为欢迎晚宴上的发言彻底点燃了冬日里的一把火。

已经有声音传了出来,这是对两极对立和人为阻挠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开的第一炮。

也被解读成为东方大国即将介入国际关系的一个表象,关键是李学武的态度太强横了。

再搭配他脸上的凶相,以及成熟内敛的气质,记者们已经将他定义为东方大国未来的关键人物了。

否则如何能作为代表上台演讲,东德一方的代表可是德国经济委员会主任巴泽尔。

就算不能对标巴泽尔,可见这位李先生的地位也不低。

邵康与王友寒与李学武同桌,三人本是在领导离开后随参会人员一起离场的。

离场时宴会厅内关注李学武的目光虽然依旧很多,关于他的讨论也没停歇。

但是还不至于造成如此混乱的局面。

本就复杂的心情再看见被保卫护着离开的李学武,内心更是五味杂陈。

他为何如此牛哔呢?

两人一个是魔都机电的副厂长,一个是京城汽车的副总经理,结果与其他人一样成为了背景板。

别人或许还没发现,但见识广泛的王友寒已经发现新华和人民两个大报的媒体记者在宴会是拍照了。

这是要干什么,不言而喻了。

或许用不了三天,国内的两家最权威大报便要刊文,书写今天李学武的发言通稿。

如果这次的演讲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有所促进,或者对本次访问的经济和工业领域产生积极的作用,那李学武回去以后便是另一个待遇。

在人民大报上撰写文章也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连文章都能发表了,那在红星钢铁集团的地位便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晚上吃饭坐一桌前他们可以瞧不起这位顶着秘书长名头的年轻人,但今晚过后他们再不敢生这样的心思。

王友寒是有所准备的,直白一点,红星钢铁集团的钢城汽车是踩着京城汽车发展起来的。

别什么粘包赖,当初这些瘪犊子就是瞄准了212的市场进行攻坚和发力的。

现在当然看的明白,钢汽吉普车类产品就是围绕212进行设计和研发的,就是要抢212的既定市场。

可悲的是,还叫他们抢赢了。

今年京城汽车王牌产品BJ212首次出现了库存车,虽然销售情况依旧良好,但危机已经出现。

买一台212吉普车的钱最多能买5台红星羚羊,这让京城汽车怎么活。

关键就是如此低价格运营,红星羚羊依旧是钢汽利润率最大的产品。

以前是红星厂拆解212来模仿制造红星羚羊,现在是京城汽车偷偷摸摸拆解钢汽的坦途汽车来学习新技术。

王友寒作为京城汽车负责技术研发的副总、副厂长,对一手缔造了红星厂汽车品牌的灵魂人物当然熟悉,熟悉到了解李学武八辈祖宗的那种地步。

有思想、有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李学武竟然会设计,传出来的消息是,红星钢铁集团汽车工业体系所有车型设计和研发都有李学武的影子。

李学武更是被汽车工业尊称为首席设计师。

王友寒虽然没见过李学武画图纸,也不信一个保卫出身的干部懂特么什么设计。

但这些话都是从红星厂内部传出来的,从红星羚羊到彗星、白羊座、双子座汽车等等,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设计,他都得一句“真特么牛哔——”

他要有这份思路和能耐,也不至于让钢汽踩着京汽的肩膀上作威作福。

现在国内的汽车工业正在卷起一股技术变革的浪潮,这一次便是京汽走出国门寻找新机遇的努力。

世界上流水线体系又不是只有红星钢铁集团自己有,神乎其神的供应链体系也不是红星厂的专利。

京城汽车已经尝试了一年多的时间,依旧无法获得上面的支持,甩掉手里的包袱。

也就是,他们成了国内汽车工业最后的保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钢汽一骑绝尘,以最轻松的姿态造车、卖车、发大财。

他们要以兜底的形式确保这种工业体系最后的安全保障。

他们是保障类似于钢汽这种企业了,谁特么来保障他们啊。

所以甩包袱不能有,那就反过来搞大而全。

钢汽不是有流水线嘛,他们也搞流水线作业,钢汽不是有供应链支持嘛,他们就把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供应链。

这些工厂不仅仅能为京汽提供零配件,还能抢红星钢铁集团的供应链客户,拉更多的合作伙伴。

就在他出来之前,京汽主要负责人已经奔赴各地与主要汽车工业企业会面,研讨共同组建供应链,与红星钢铁集团供应链抗衡的目标。

别的车企他还不知道确切消息,但一七厂已经决定初步合作,共同整合零部件生产资源。

两家的情况差不多,都面临着甩不掉包袱的困局,只能带着包袱一起跑了。

这当然是劣势,反过来讲可能也是优势。

来东德,一七厂瞄准了德国的卡车工业,已经在上层的帮助下展开合作谈判。

而京汽则瞄准了德国的汽车工业制造技术,准备全套引进最先进的生产线。

钢汽最初的那条生产线来自英国、日本和法国,同德国还不是一个体系。

李学武当初讲的是集众家之所长,可难掩大杂烩的尴尬局面。

要不是有京城第二机械厂参与再设计,给红星厂十年时间也搞不定这些杂牌货。

但现在京汽面对的局面不一样,他们有机会全套引进东德最先进的生产线,不用拆改装。

唯一需要改动的只有生产车型在工艺和工位上的技术,这一点不需要担心。

所以京城汽车将此次随团访问视作翻身的最好机会,能够解决生产线的问题便能实现弯道超车。

不能全面超过钢汽,至少也能摆脱供应链的束缚以及生产成本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