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知道我们化工领域现在有多难!就说老李他们所里那个新型聚合物项目,那是给咱们下一代战机用的关键材料!”
“现在就卡在计算上了!七条技术路线,上百万种可能性组合,我们就像是没头的苍蝇,只能靠人命去填,靠经费去烧!”
说着,他一把将旁边的李文博拉了过来,推到周领导面前:“来,老李,你跟周领导说说!你把咱们的难处,把咱们的窘境,原原本本地跟周领导汇报一遍!”
李文博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一愣,但看到苏国立投来的鼓励眼神,他瞬间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
他清了清嗓子,压下心中的紧张,开始用一个科研工作者最严谨、最详实的语言,将那个困扰了他们研究所数月之久。
关乎着国家航空未来的重大课题,从技术原理到计算瓶颈,再到拥有超算之后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突破,条理分明地阐述了一遍。
他的声音不高,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对科学的虔诚和对突破的渴望。
周领导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也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他也是搞技术出身的,自然明白李文博话里的分量。
等到李文博说完,苏国立立刻接上话茬,继续“煽风点火”:“老周,你听到了吗?这还只是一个项目!”
“我们整个化学工业部,像这样被计算量卡住脖子的项目,没有一百个也有八十个!”
“特种橡胶、吸波涂层、高能燃料……哪一个不重要?哪一个不紧急?”
“我们过去几十年,就是因为没有这个‘计算设计’的手段,才在高端材料领域处处受制于人!”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银河一号’这把屠龙宝刀,难道你忍心看着它在仓库里生锈,也不肯借给我们去斩妖除魔吗?!”
苏国立说得是声情并茂,捶胸顿足,仿佛化学工业部明天就要揭不开锅了。
周领导被他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有些哭笑不得。
他伸出手,向下压了压:“行了行了,老苏,你别在我这儿演戏了。”
“你的难处我知道,国家的需要我也明白。但是,规矩就是规矩。”
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几张已经签好字的申请单,拍在桌子上。
“你自己看。装备部的石振宏,要算新型装甲的弹道冲击模型;”
“四机部的刘有材,要搞EDA软件的底层算法验证;”
“五机部的赵启民,新潜艇的流体力学模拟也等着上机……哪个不重要?哪个不紧急?”
“人家都是今天下午就递了条子,你倒好,半夜三更跑来,一张嘴就要三个月。老苏,我这碗水,得端平啊。”
苏国立凑过去一看,那几张申请单上,申请的时间大多是十天到二十天不等。他心里顿时有了底。
他知道,三个月肯定是要不到了,但这价,还能往下砍。
“老周,端平?这水就没法端平!”苏国立指着那几张申请单,振振有词,“他们那些项目,是‘优化’,是‘改进’!”
“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让1到1.1,到1.2!可我们不一样啊!”
“我们这是‘创造’!是从0到1的突破!‘银河一号’对我们来说,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是救命的稻草!”
“我们化学工业部,可以等!但是国家的新材料事业,等不了啊!”
“晚一天,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就大一天!这个责任,你担得起,我可担不起!”
苏国立直接把“国家”和“责任”这两顶大帽子给扣了上去。
周领导被他这番话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指着他,手指头都有些发抖:“你……你这个苏国立,真是……”
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办公室里的气氛紧张得仿佛拉满的弓弦。
李文博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他今天算是彻底见识到了,这些部级领导之间的交锋,远比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要激烈得多。
最终,这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周领导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终于松了口。
“十天!最多十天!这是我的底线了!多一天,我没法跟其他人交代!”
苏国立眼睛一亮,但脸上依旧是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十天太少了……老周,再加点,半个月!加到半个月!”
“你……”周领导瞪着他,看他那副得寸进尺的模样,气得直想笑,“你这哪是讨价还价,你这是割我的肉啊!不行!说好十天,就是十天!”
“加到半个月!老周,看在咱们几十年老战友的份上!你就当可怜可怜我们这些搞化学的,天天闻着瓶瓶罐罐,都快被熏傻了!”苏国立开始打感情牌。
“……”
最终,周领导无奈地叹了口气,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钢笔,在一张空白的批条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半个月!苏国立,我丑话说在前面,就给你半个月的独占机时!从下周一开始算!”
“这十五天里,‘银河一号’除了必要的系统维护,所有算力全部向你们化工部倾斜!”
“十五天之后,你们必须按时把机器交出来,排到队伍后面去!要是敢拖延一天,以后你一天也别想用!”
苏国立一把抢过那张还带着墨香的批条,看着上面龙飞凤舞的“同意,银河一号十五天”以及周领导那力透纸背的签名和鲜红的印章,脸上瞬间乐开了花。
刚才那副愁云惨淡的模样一扫而空,他小心翼翼地将批条折好,揣进内侧的口袋里,拍了拍,这才心满意足地笑道:“放心吧老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十五天就十五天!多谢了!”
说完,他拉着还有些没反应过来的李文博,转身就走,那叫一个干脆利落,生怕周领导反悔似的。
“哎!你这小子!”周领导看着他那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背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最终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那杯已经凉透了的茶,灌了一大口。
……
回程的车上,车厢里温暖如春。
苏国立靠在后座上,紧绷了一晚上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
旁边的李文博,手里还捧着一杯周领导秘书给续上的热茶,手心里的温暖,却远不及他此刻内心的滚烫。
他看着苏国立,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老苏,还是你厉害啊。”李文博由衷地感慨道,“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我要是自己来,别说半个月,怕是连三天都未必能要到。”
苏国立摆了摆手,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转头看向李文博,认真地问道:“说正事,老李,我刚才也是被逼急了,没跟你商量。这半个月的时间……够用吗?”
他虽然在周领导面前把牛皮吹得震天响,但心里其实也没底。
他毕竟是搞行政管理的,对于具体的科研计算需求,并不完全清楚。
万一这十五天不够,那他今晚这番折腾,效果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听到这个问题,李文博的眼睛瞬间就亮了,亮得像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他身体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
“够?”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狂喜:“老苏!你问我够不够?!”
“这何止是够啊!这简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金元宝啊!”
李文博紧紧抓住苏国立的胳膊,激动地语无伦次:“我……我原本的打算,是能争取到三五天的零散机时,让我们把最关键的几个分子结构模型跑一遍,验证一下方向,我就心满意足了!那就能节省我们至少半年的时间!”
“可现在呢?是十五天!整整十五天,而且是独占使用啊!”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可以把那七种分子结构的所有可能性全部算一遍。”
“我们还能建立更复杂的模型,把催化剂的微观反应过程都模拟进去!”
“我们甚至有时间去尝试设计全新的、理论上性能更优越的分子结构!”
“老苏啊!”李文博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
这一次,不是因为压抑和不甘,而是因为看到了曙光之后的无尽喜悦和激动。
“这十五天,不是简简单单的十五天!这十五天,足以让我们那个项目组,完成过去需要两年,甚至三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我们不是在追赶了,我们是在超车!我们有机会,在这一个项目上,直接完成对国外的弯道超车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