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您驾,和您打听一下,村里有没有一个叫谢建设的知青?”
事实证明,人要是想说人话,还是能张得开嘴的。
此刻,谢老头儿没有了半点在家里时的跋扈,身为京城人的傲气,也全都收敛了起来。
四萍看着面前的这对老夫妻,从老头儿的脸上,能看得出和谢建设有那么点儿相像的地方。
“你们是……”
“我们是谢建设的父母!”
呃?
还真猜对了!
四萍微微皱起眉,谢建设和张丽梅昨天来厂里,她就已经听说了,两口子回京城探亲,结果被赶出来的事。
“不认识!”
偏心眼,拿着亲生儿子当血包,这样的父母,四萍打心里瞧不上。
丢下三个字,四萍扬长而去。
虽然不知道这俩老货来村里找谢建设干啥,但总归不会是啥好事。
“这小娘们儿跟谁甩脸子呢!”
老太婆等四萍走远了,才小声嘀咕道。
“行了,先找到老二要紧,老三在里面还指不定受多少罪呢!”
听谢老头儿这么说,老太婆也赶紧闭了嘴。
这里毕竟不是他们大院儿,她也懂得要收敛一些。
好在村里人多,谢建设这个唯一留在村里的知青,大家也都认识,很快就问清楚了谢建设的家在什么地方。
“这……这是老二的家?”
看着高台阶,红漆的大门,还有一砖到顶的院墙,老两口子都傻眼了。
虽然猜到了谢建设在农村的日子应该过得不错,可是……
这也未免太好了吧!
谢老三回城以后不是经常说,在农村就不是人过的日子嘛。
十几个全国各地来的知青住一个大通铺,每天吃的是玉米面糊糊,还有干不完的农活。
怎么……
“这位同志,跟您打听一下,这……是谢建设的家?哦!我们是他爸妈,过来看看他!”
被问到的村民得知是谢建设的父母,立刻热情的招呼着。
“是,建设他们一家就住这儿!”
一家?
“您是说,这房子是建设他们一家三口住?没别人了!”
村民闻言笑道:“这话咋说的,他们就三口人,不是他们住,还能是谁住?”
一家三口……住这么后的房子?
这简直……
要是下乡插队都有这么好的待遇,街道办还用得着动员,那还不得人人抢着下乡啊!
“还得再和您打听一下,他们家人呢?”
老两口子来的时候,门上挂着大锁头。
张丽梅一大早就带着谢建设和萍萍去大鱼淀,她舅舅家了。
“不知道,昨天还在家呢,今天……老四,你知道建设一家去哪了吗?”
隔壁院子出来的人听了,摇头道:“不知道,我今个出门就见建设家挂着锁呢!”
躲了?
谢老头儿立刻意识到,二儿子一家这是躲起来了。
这个该死的畜生!
谢老头儿强忍着怒气,还得装出一副关切的模样。
“这事闹得,我就说来之前和老二打个招呼再过来,你非得省那两毛钱的电话费,这下好了,扑了个空吧,同志,再问您一句,村里有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有个兄弟在京城做警察的,这人……”
“嗐,你说的是天明吧?”
谢老头儿回忆了一下,那天在院子里,他听见当警察的弟弟是叫天亮,应该就是这个人了。
“对,对,对,就是他,他家……”
“天明家住大戏台后身,你往回走,看见大戏台,到那边再打听吧!”
“得嘞,谢谢您!”
说完,赶紧拉着老太婆走了。
“就不能带咱们去,乡下人就是没规矩!”
老太婆嘴里嘟嘟囔囔的,要是被刚才的村民听见,一顿大嘴巴子是绝对少不了的。
两人重新上了大道,接着往回走。
“老头子,你说……这里真是农村?”
一圈绕下来,看见的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四合院,脚下踩着的也是洋灰板路,路的两侧还种着树,村西头更是有一个只在京城看见过的大公园。
“错不了!”
谢老头儿心里也是一阵阵的纳闷。
这李家台子的条件也未免太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