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举着手机追过来,兴奋地喊:“凡哥!大动静!马老先生刚才在直播间刷了十个‘火箭’,说要给咱店题字,挂在门头上!”
“马老先生?”林凡有点意外,“他还会写字?”
“何止会写,人家是书法协会的!”吴涛翻出照片,“你看这字,苍劲有力,比街上那些书法家强多了!”
李叔凑过来看,点点头:“这字有功底,不是瞎写的。挂在门上,咱这店更像样了。”
没过两天,马老先生还真亲自送题字来了。四个大字“匠心传承”,写在红纸上,墨迹还透着股清香。“小林,这字你可得好好装裱,挂在最显眼的地方。”马老先生摸着胡子,“我这可不是随便写的,是真佩服李师傅这手艺,佩服你们这伙人能把老手艺守下来。”
“谢谢您马老。”林凡赶紧道谢,“回头装裱好了,第一时间告诉您。”
马老先生临走前,又看了看李叔雕到一半的“松鹤延年”,赞不绝口:“老李,你这仙鹤雕得有仙气,比我上次见的那个强多了。等雕好了,我给我那老伙计看看,他肯定眼馋。”
送走马老先生,吴涛立马找了家装裱店,把题字装裱得漂漂亮亮的,还配了个红木框。往门头上一挂,红底黑字,跟店里的气氛特别搭,路过的人都说:“这店看着就有文化。”
王建军看着题字,摸着后脑勺说:“俺以后也要好好学,争取让师傅也给俺题个字。”
“你啊,先把仙鹤雕明白再说。”李叔笑着敲他脑袋,“别好高骛远。”
王建军嘿嘿笑,拿起刻刀接着练。这次雕的仙鹤,脖子总算不歪了,虽然翅膀有点僵硬,却比之前强多了。李叔看在眼里,没说话,偷偷把他雕坏的废料捡起来,攒了一盒子,说:“留着,等你出师了,看看自己以前的样子,就知道进步多大了。”
这天直播,月瑶带着汉服团队来了,七八位姑娘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在店里选玉簪,场面热闹得很。晓梅穿着月瑶送的淡紫色汉服,头上插着支李叔刚雕好的玉兰簪,站在镜头前介绍:“家人们看这支,簪头是含苞的玉兰,玉质温润,戴在头上特别显气质……”
直播间里炸开了锅,礼物刷得停不下来,订单瞬间爆了单。吴涛手忙脚乱地接单,嗓子都喊哑了,还乐得合不拢嘴。
李叔蹲在工作台前,看着眼前的热闹,手里的刻刀却没停。他在雕支梅花簪,刀刀都透着股认真劲儿。王建军在旁边看着,突然明白师傅为啥总说“干活得走心”——不管外面多热闹,手里的活儿不能含糊,这才是真本事。
直播结束后,月瑶非要请大家吃饭,说是“庆祝开门红”。李叔没去,说要在家雕活儿,让王建军跟着去,“见见世面,学学咋跟人打交道”。
王建军跟着去了,回来后跟李叔学:“月瑶姐说,以后要跟咱长期合作,还要在全国各地搞汉服巡展,带着咱的玉簪去,让更多人知道‘巷子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