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李爽的桌案前,摆放着前线的军报。
此刻的荆襄,战事十分激烈。
萧绎集结了江陵以及附近州郡可以调用的兵马,挥军五万北上。
可萧绎还没有到达前线,便传来了王僧辩已经击败了萧纶的军情。
自从宜城被攻占之后,萧纶大急,集结了本部三万兵马,亲自率军南下与王僧辩对战。
王僧辩率军而出,在宜城之北列阵。
萧纶率军而来,气势汹汹,可看着王僧辩军列严整,便生出了怯意,带着军队与王僧辩一直僵持到了下午。
王僧辩这边也顾忌萧纶的身份,也迟迟不敢出兵。
僵持到快要到黄昏之时,于是约定,双双罢兵。
也许是觉得自己率领大军而来,就这么撤军没有面子,也许是早有预谋,萧纶便在约定撤军之后派遣一支兵马偷袭王僧辩。
王僧辩久经战场,知道撤军才是最难的,尤其是自己这方兵力处在弱势,因此亲自断后,结果正巧碰上了这支来偷袭的兵马,早有准备的王僧辩将之打得大败。
而后,王僧辩麾下士卒对于萧纶这种不讲信义的行为大怒,也不管萧纶的身份以及可能的影响了,随着主将攻向了萧纶军。正在等待喜讯的萧纶面对杀气腾腾的王僧辩大军,无法应对,军队大溃。
萧纶更是率领数百骑逃回了襄阳。
要不是王僧辩手中的兵力不足,说不得就此拿下了襄阳。
之后半个月,萧绎带着五万大军才匆匆而来。
这半个月间,萧纶被打散的残部陆续逃回了襄阳,又重新集结了一支军队。
萧绎见萧纶以襄阳为中心,依靠附近的堡垒重新组织起了防御,本要命令士兵制作攻城器械,下令进攻。
可此时,襄阳城中的萧纶派出了使者,说是要投降。
萧绎估摸着强攻襄阳要损失不少的人马,因此同意了。
就在萧绎等待降书的时候,襄阳城中的水军集结完毕,沿着汉水南下,烧了萧绎在宜城的船队,毁了大量的物资。
一时间,萧绎打算攻城的计划就此泡汤了。
吃了亏的萧绎见来明的不行,于是打算来阴的,用老套路,收买萧纶身边的近侍刺杀他。
萧纶差点死在了被收买的近侍的手中,要不是他的宠臣及时发现不对。
如此一来,双方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了。
“萧家的这几个人,有什么心眼都使在自己兄弟身上了。”
李爽悠悠而道,站在一旁的萧纪显得十分尴尬。
如今前线的状况,萧绎攻不下襄阳,萧纶也击不退萧绎,处在了僵持状态。
于是,他们纷纷派遣了使者过来,要李爽帮忙。
而萧纪,无疑是相当尴尬。
一方面,他与萧绎有旧怨,另一方面,他如今却是李爽的臣子。
萧纶给出的条件是答应将那三郡之地和樊城以北的土地都给李爽,条件是要让李爽出兵帮助他退敌,
萧绎给出的条件是与李爽共同瓜分襄樊之地,甚至说只要灭了萧纶,汉水以北包括樊城都可以给李爽。
从条件来看,无疑是萧绎给的更加优厚。
萧纪虽与萧绎有仇,可此时也不能明摆着帮助萧纶,即使他心中是这么想的。
萧纪听了李爽的话后,拱手道:
“大王要答应谁?”
李爽并没有立刻回答,反而问道:
“你以为呢?”
“臣心中想要帮萧纶,可也知道身为臣子,应以大王之利为先。”
自从李爽道出了萧纪身边有萧绎派来的内奸后,萧纪就明白了这位秦王的底色,自此之后,在李爽面前,萧纪便是坦诚相待,一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李爽听闻之后,点了点头。
“助萧纶,并无必要。此战之后,他所应允的土地已然守不住了,本王自可取之,何须他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