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投资者终于来了(2 / 2)

官场智斗 鲍尔日 1282 字 4天前

舒展也是个有心人,他随身带了一张报纸,又在四周找到了一块光秃秃的巨石。

折几根树枝做成临时扫把,把石头上的灰扫了一遍,每人发一张报纸,叫我们坐。然后每人发一瓶矿泉水。

曲总对自己的司机说:

“小张,你要向舒秘书学习呢,出发之前,他是什么都想好了。”

小张满面通红。

曲总说:“就这种树叶,树叶有个好处,不要人工照管,不要施肥,不要浇水,年年有,月月有。”

我问:“它不落叶吗?”

曲总说:“基本不落。而且我们一般只采春夏秋三季就行了。”

看了香叶林,曲总说:“其实建厂的地方,我之前也看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我们从原路返回,到了山脚,曲云华领着我们到了南面的一块平地。

他说:“就在这里建厂房,一是地势平坦,二是这儿相对封闭,后面只修一条公路进来。”

我点点头,说:“那我们回接待处具体商量吧。”

回到接待处,我们三人就在曲总的商务间开了一个短会。

我说:“曲总,你要什么条件,当场提出来,我能拍板的,当场拍板,如果有困难,我再向隆书记汇报。”

他说:“主要是划给我一块地建厂房。帮我修通进山公路。还有水、电要当地政府负责引到厂区。我也没有多少资金,请求政府在贷款上给银行打打招呼。”

我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以后具体找肖部长,他专门分管你这个项目。我们就是要喊打就出拳,明天由肖部长带你与前营县的书记、县长见面。把土地落实,把水、电、路一并解决。

至于资金,我提个建议,凡是到你公司来做事的人,不管多少,都收点集资费。就是工人也如此。少了再向银行贷款。

为什么要收集资费呢?这就是日式工厂的管理办法。收了集资费,每个人都有一种主人翁意识。特别是工人,他们都是本地人。政府会支持你,如工人以厂为家,他们支持你,那就会更加和谐。”

肖逸说:“对,标准不要定得太高,但一定要收一点。”

曲总说:“我怕员工不放心。不肯交。这本来是一种好方法。”

我说:“这又不是一种高新技术,一般的工人都会操作。你只招集资的嘛。过去是政府来担保,但我当专员,就不做这种事。

要实实在在走市场,你放心做。先做前期工作,把土地落实了,就学李旭日的,先建预制房办公楼。现在不过是八月,把办公楼建好。

肖逸说:“像他这种制茶,制香皂的企业,其实厂房也可以用预制件建设。最多也不过两层,足够用了,又不要建高楼大厦。”

曲总说:“行。我先办手续。”

我说:“要有行动,先造舆论。你这个公司叫什么名字,产品取什么名字,可以到“蒙达日报”,公开向社会征集名称。

这么一搞,全地区都知道,招工也好,贷款也好就容易多了。肖部长是这方面的策划高手。你们两人到一起,就是天作之合。”

他们两人一齐笑了。

吃过晚餐,让肖逸和曲总再一起商量,我则云了办公室,给我姐夫打了一个电话,叫他准备一点钱,集资一个项目。

他问:“要多少呢?”

我说:“你能拿出多少就集多少吧。不必到外面去借钱就行。”

我姐夫说:“好的。”

我也不想让我姐夫姐姐过来,但他们能集点资,分点红,对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帮助啊。至于下一步,我也想好了,等这个产品打响了,再叫他们办家专卖店。

打完这个电话,我又给肖逸打电话。

“你们谈得差不多了,就与前营签意向合同,要《蒙达日报》发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