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大宝鼻塞了1(2 / 2)

减充血剂:快速缓解的"应急药"

减充血剂通过收缩鼻黏膜血管,快速减轻充血肿胀,通常能在10-15分钟内缓解鼻塞,是应对急性鼻塞的常用药物。

- 常用药物与用法:

- 鼻用喷剂:如盐酸赛洛唑啉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每次每侧鼻孔1-2滴(喷),每日不超过3次;

- 口服药物:如伪麻黄碱(常与感冒药复方使用),通过全身作用收缩鼻血管,适合鼻塞伴随全身症状的感冒患者,成人每次30-60g,每日3次。

- 使用注意事项:

- 严格控制疗程:鼻用减充血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否则可能导致鼻黏膜反跳性充血肿胀(药物性鼻炎),表现为鼻塞越来越严重,难以停药;

- 特殊人群禁忌: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慎用(可能升高血压、加快心率);孕妇、哺乳期女性需咨询医生;2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使用鼻用减充血剂;

- 避免过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头晕、头痛、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过敏相关鼻塞的"克星"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鼻黏膜水肿、喷嚏、流涕,适合过敏性鼻炎导致的鼻塞。

- 常用药物分类:

- 口服药物:氯雷他定(每日1次,每次10g,起效快、嗜睡副作用小)、西替利嗪(成人每日10g,可能引起轻微嗜睡,建议睡前服用)、依巴斯汀(适用于季节性过敏,每日10g)等,通常服药后30分钟至1小时起效,能持续24小时;

- 鼻用喷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直接作用于鼻黏膜,起效更快,每日2次,每次每侧1喷),适合局部症状明显的患者。

- 使用注意事项:

- 过敏预防: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过敏季节来临前1-2周提前用药,预防鼻塞发作;

- 副作用管理:部分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可能引起嗜睡,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

- 儿童用药:2-12岁儿童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如氯雷他定,2-12岁体重>30kg者每日10g,<30kg者每日5g),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炎症性鼻塞的"长效武器"

这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从根本上减轻鼻黏膜的慢性炎症,适合持续性鼻塞(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术后)。

- 常用药物与特点:

-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日1次(每侧2喷),起效相对较快(3-7天);

-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每日1次(每侧1喷),抗炎作用强,副作用小;

- 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适用于12岁以上人群,每日1次,适合重度过敏性鼻炎。

- 使用注意事项:

- 坚持规律用药: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发挥作用需要时间(通常1-2周达到最佳效果),需连续使用,不可因暂时无效而停药;

- 正确使用方法:喷药时头部稍向前倾,将喷头对准鼻腔外侧壁(避免直接喷向鼻中隔,以防损伤黏膜),喷后轻轻吸气,使药物均匀分布;

- 安全性说明:局部用药剂量小,全身副作用(如影响生长发育)极少见,但长期使用(超过3个月)需咨询医生,儿童患者需定期监测身高;

- 停药方法:症状控制后,需逐渐减量(如从每日1次减为隔日1次),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症状反弹。

其他辅助药物

- 黏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鼻喷雾剂,能稀释鼻腔分泌物,帮助黏稠鼻涕排出,适合鼻窦炎、干燥性鼻炎引起的鼻塞;

- 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鼻喷雾剂,能减少鼻腔分泌物(尤其适用于流清涕严重的患者),但对鼻黏膜水肿引起的鼻塞效果有限;

- 中药制剂:如苍耳子鼻炎滴丸、鼻渊通窍颗粒等,具有清热解毒、通鼻窍的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