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佶、冯佳宇和航航迫不及待地将各自的战利品——签名球衣,小心翼翼地展现在客厅里,再次欣赏、拍照,准备发朋友圈好好“炫耀”一番。
......
BJ海淀区,中影集团。
宽大、肃穆的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混合着红木家具、书籍和淡淡茶香的气息。喇裴康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背靠着高背椅,双手交叠放在腹前,听着坐在对面沙发上的张彤彤,用清晰、冷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复述着杨简那边的最终决定。
张彤彤的话音落下,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以及办公室一角那座古朴座钟发出的、规律而沉重的“滴答”声,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喇裴康脸上的肌肉,以肉眼难以察觉的幅度,微微绷紧了一瞬。他交叠的手指,右手食指的指尖,无意识地在左手手背上轻轻敲击了两下,随即停住。他并没有立刻暴怒或者失态,多年的体制内沉浮,早已让他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但那双原本看似平和、实则锐利的眼睛里,此刻却像是骤然凝结了一层薄冰,寒意森森。
他缓缓地、几乎是刻意地调整了一下坐姿,将身体稍稍前倾,手肘撑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双手指尖相对,形成了一个塔尖状。他的目光落在张彤彤那张精致却毫无波澜的脸上,试图从她平静无波的眼神中,读出更多背后的信息。
“8个亿……买断40%的份额?”喇裴康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听起来似乎依旧平稳,但若是仔细分辨,能听出那平稳之下,强行压制的、一丝几乎要破土而出的尖锐和难以置信。他甚至极轻地、几乎不可闻地呵了一声,像是听到了什么极其荒谬的笑话。“张总,杨董……他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吗?还是觉得我们中影,或者说星辉,是开印钞厂的?”
他没有等张彤彤回答——事实上,张彤彤也并没有打算回答这种带着明显情绪的反问——便继续说了下去,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带着一种被冒犯后的冷硬:
“《美人鱼》这个项目,总投资才多少?杨导开口就是8个亿买他40%的份额,这已经不是溢价了,这是……这是把我们所有人都当成了冤大头!是按照40亿票房预期来算的吗?啊?”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一点,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有些突兀。他显然被这个数字激怒了,这不仅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更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抽在了他试图充当“和事佬”的脸上。杨简这根本不是来谈条件的,这是在明晃晃地告诉他:想让我让步?可以,拿钱来,天文数字的钱!否则,免谈!
张彤彤依旧端坐着,姿态优雅,面对喇裴康隐含怒气的质问,她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膝盖上文件夹的位置,语气没有任何变化,平静地重复着杨简的立场:“喇董,这是我们基于目前情况,以及未来潜在市场风险和机会成本综合评估后,认为相对公允的价格。杨导的态度很明确,要么接受这个条件,我们退出,影片后续发行与排片,中影和星辉可以全权做主。当然,前提是这笔交易能够达成,安乐也不能是出品方。不过对于买断的价格,我倒是可以尝试着说服一下杨董,毕竟我们天眼影业与中影合作这么多年,都是老朋友了。”
张彤彤的意思很清楚:钱不到位,一切免谈。而且,即便交易达成,中影也最好不要把安乐影业拉进出品方。不过她也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这8亿的要价不是绝对的,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价钱可以谈嘛。
喇裴康的胸口微微起伏了一下,他靠回椅背。
最后透露的这个信息才像话嘛,真要是8个亿买断4成份额,那他真是冤大头,或者让江智强掏钱。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回归到那种惯常的、带着权威感的平和:
“张总,我们都是在这个行业里做事的人,应该清楚,很多事情,不能光算经济账,还要算正治账,算大局账。《美人鱼》是春节档的重点项目,肩负着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任。中影作为国有龙头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确保这样一部备受关注的影片,能够顺利、圆满地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覆盖尽可能多的影院和观众群体。”
他开始上价值,扣帽子,这是体制内人物惯用的手法。
“安乐旗下的百老汇院线,虽然规模不是最大,但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拥有不少优质影院,覆盖的观影人群不容小觑。如果因为一些……嗯……过往的商业摩擦,就将其排除在外,这不仅会影响影片自身的票房收益上限,也不利于电影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更容易给外界留下我们行业内部互相倾轧、壁垒森严的负面印象。这不符合推动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大政方针,也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张彤彤,试图施加压力:“杨董是国际级的电影大师,是我们华夏电影人的骄傲,更应该胸怀宽广,顾全大局。为了一时之气,影响到一部优秀电影的广泛传播,影响到市场的和谐稳定,这传出去,恐怕对杨导的声誉,也未必是好事吧?外面的人会怎么说?会说杨简恃才傲物,仗势欺人,连中影的面子都不给?”
这番话,已经带上了明显的敲打和威胁意味。他在试图用行业大局、正治影响和公众舆论来绑架杨简,迫使其让步。
然而,张彤彤跟随杨简多年,深知他的脾性和舆论到底会站在哪一方,根本不吃这一套。她脸上甚至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出来的微笑,语气依旧不卑不亢:
“喇董,您言重了。杨董一直以来都非常支持华夏电影产业的发展,也致力于维护健康的市场环境。正因如此,我们才对于某些破坏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行为,无法容忍。至于声誉问题……”她微微停顿,目光坦然地对上喇裴康的视线,“杨董相信,市场和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更关心的是电影本身的质量,以及是否能在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中消费。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在杨董看来,远比一时的和气更重要,这才是对行业长远发展真正负责任的态度。而且,早在当初偷票房事件发生的时候,杨董就和李部长以及佟局、张局沟通过,上头的态度相信喇董比我更清楚。”
她轻轻将了喇裴康一军,暗示破坏规则的是安乐,而杨简是在维护规则。而且广电和电影局乃至更高层的态度是明确的支持天眼影业的市场行为。所以你喇裴康别用什么大局、什么正治账来施压了,那根本没什么用。
喇裴康的脸色又沉下去几分。他当然听懂了张彤彤的潜台词。杨简这是铁了心要把维护规则的大旗扛到底,根本不在意他扣过来的大局帽子。关键是,上头的态度是真的支持杨简的。
他之所以想要压一压天眼影业,只是看准上头虽然支持杨简,但也不可能从官面去打压安乐影业,毕竟安乐是港资企业,这是真正的顾全大局。
“那第二个方案呢?”喇裴康几乎是咬着牙问出这句话的。他知道第一个方案不是最佳的选择,即便是能谈,但是按照8个亿的要价,谈下来的结果也只是少个一两亿罢了。
“第二个方案,”张彤彤清晰地说道,“就是维持现状。按照原有的合作协议和各方共识,《美人鱼》不在安乐影业旗下的任何影院进行排片上映。这是我们天眼影业、番茄影业、天眼嘉禾以及杨柳影业四方共同的决定,不会改变。”
“共同的决定?”喇裴康捕捉到了这个词,敏锐地反问,“光线影业呢?王常田也是这个意思?”他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能从光线那里找到突破口。毕竟光线也是主要出品方之一,如果光线态度松动,或许能分化杨简这边的阵营。
张彤彤似乎早就料到他有此一问,从容答道:“王董那边,我们已经进行了沟通。光线影业尊重并理解我们的维护市场环境的立场和决定。”她没有多说,但这句话已经足够表明,王常田在这个问题上,自然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在杨简这一边。这并不意外,无论是从商业利益,还是从不想得罪杨简的角度、维护与杨简的私交出发,王常田都知道该怎么选。
喇裴康突然感觉一股郁气堵在胸口,上不来也下不去。杨简这是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要么高价买断,要么就硬扛到底,丝毫没有给他这个中影董事长留一点面子和台阶。
他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笃笃”声。他在快速权衡着利弊。
如果强行施压,以中影的名义要求《美人鱼》必须在所有合作院线上映,包括安乐?这大概也是做不到。中影作为最大投资方之一和拥有官方背景的发行方,确实有很重的话语权。但那样做,等于彻底和杨简撕破脸。杨简可不是普通的民营公司老板,他自身所拥有的资本、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他与更高层存在的联系,都让喇裴康投鼠忌器。为了一个江智强,一个安乐院线,去和杨简正面冲突,值得吗?更何况,杨简手里还握着“安乐偷票房”这个道德制高点,真把事情闹大,舆论会站在哪一边,显而易见。
可是,如果就此退缩,他喇裴康的面子往哪放?他已经在江智强面前答应了会尽力协调,如今被杨简如此强硬地顶回来,传出去,他以后在圈子里还怎么立威?那些港资、外资公司会怎么看他?会不会觉得他这个中影新掌门人,连一个民营公司都搞不定?
更重要的是,他内心对杨简那种隐隐的、不愿承认的忌惮和……一丝嫉妒,在此刻被无限放大。杨简太年轻,太成功,太不按常理出牌,太不把他这个前辈和领导放在眼里。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喇裴康非常不舒服。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对此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