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手持幡旗,锣鼓队、唢呐跟随而去,走了没多远,沛叔带着众家眷向后跪谢满叔婆的外氏,叫他们止步,可以不送了。
送殓的队伍有一百多米多,有张氏的梓叔,有邻姓的亲朋好友,浩浩荡荡,一路缟素,悲戚戚,阴阳不相见。
来到民宿那边宽大的地坪上,还有一场路祭,这次端香炉的人换成了满叔公的大女婿。
鼓乐齐鸣,大师兄举着幡旗,念着往生咒,众人围着棺木不断地烧纸钱,沛叔带着家眷们三步一拜,直到大师兄念完为止。
送殓继续前行,大师兄也止步于止,鼓乐队又把满叔公送到拐弯处,才回去。
一凡一直把满叔公送到他的坟墓,直到抬棺的人把棺木推进坟洞,他拿出三合罗盘还仔细地校正棺木放置的朝向。
众人摘下白色孝布。折起树杈纷纷择路回去,唯一一点就是不能原路返回,这叫不能走回头路。
回到祠堂,有的人为了抡食禄,抓起桌上摆的糖果花生拿起就吃,有的倒了一碗酒,闷头就喝,然后跑到牛栏、猪圈、厕所去换衣服,男的在祠堂背后就换了衣服。
从这一刻起,白好事变成了红好事,祠堂上原的东西全部清除干净,门框上贴上全开的大红纸。
到此为止,还有一道程序,客家人叫扫亡,其实就是叹亡。
等到大家换好衣服之后,全部人集中在祠堂门口,理事先生把祭祀用过的东西全部集中在一起,点火成堆,众人从山上折的树杈也丢在那里。
鼓乐齐鸣,唢呐也改为红好事的曲牌,鼓手用力一敲,先去一阵鼓乐声,然后大师兄手持幡旗,不停地挥动,念起了叹亡经文:\"从此分别阴阳界?,身跨白鹤上天台,万亩田园撒手丢,又丢金银和钱财,佳肴美味全爱的。各人之事早安排,死去一样不能带,只等黄土把身埋,……\"
叹亡文是道教超度亡灵仪式中用于哀悼亡者、劝诫世人的经文,其内容多涉及生死观、劝善及超度亡魂。
念完之后,大师兄手持杯茭,丢到桌子上,如果杯茭一阴一阳才算相合,
?杯茭以一正一反称为圣杯(圣卦),为吉为许可;以两正面称为笑杯(阴卦),为情况不明,需再请示;以两反面为怒杯(阳卦),为不吉不许可。如果出两阴或两阳,都得再重新一遍,直到阴阳相合才结束。
至此,偃旗息鼓,祭祀活动宣告结束,剩下的就是满叔公他子嗣的事了,比如烧七。
烧七,是指人死后逢七给死者烧纸钱,逢七必变理念与三魂七魄理论结合,认为亡者每七日消散一魄,四十九天后完成魂魄离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火葬的越来越多,有的后辈把骨灰停放在殡仪馆几月、半年,对死者的魂魄不管不顾,死者进入地府处处受难,比如过黄泉路,上鸡公山、过恶狗岭,没有钱物来打发,魂魄被鸡叼碎,被狗咬得支离破碎,这是对死者最大的不敬。
午宴很是热闹,主席是沛叔一家人争着坐下的,这是客家人的规矩,很多人想坐这一桌,争着抢衣食、禄食,二席给满叔婆的外氏。
午宴已经成了红好事的宴席,但一宜不能少一个菜,块状的炸红豆腐,有人说\"吃你家的炸豆腐\"就是咒骂你家要死人,往往这句话会弄出人命,说明这碗炸豆腐的重要性,它的意味着祝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保持心灵的纯净和清白。不受尘世的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