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风雨已至
最终,史道人还是想尽办法,钻著阴司律法的空子,从阴间找到了一个可以托梦给皇帝刘宏的大汉先君—
请求上帝亲自为刘宏解答疑惑,自然是不可能的。
鬼神极少干预这些肉食者的事,更何况皇帝这等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存在。
但死去的先人给后辈托梦,讲一些事情,却是阴律准许的,只是在梦境的清晰程度,以及托梦对象上,有著一定限制。
想要梦境清晰,以便先人话语在后人的脑海中残留更久的时间,那需要消耗许多阴德。
想要在头七、八月十五这等规定的特殊时节之外,托梦给子孙,也需要耗费阴德。
而且子孙地位越高,对国家朝局的影响力越大,托梦的要求,也会跟著提升,变得更加严格。
另外,还要找到愿意配合,跑到酆都阴司,顶著那些铁面无私的法官们给予的压力,走完申请流程的死鬼先人。
别家的祖宗暂且不说,反正今汉的先君中,大部分是不愿意见刘宏的。
他们现在,就等著这小子死下来,然后狠狠揍他一顿呢!
桓帝刘志后期怠政享乐,沉迷「大臣斗蛐蚰」的游戏,可在国家大事上,还是有些心思的。
起码他知道不能玩的过火,让大汉基业败亡在自己手上。
可刘宏呢?
这小子的一系列行为,差不多是将大汉地方上的各种势力,全给放生了!
对方给了钱就不再多管,这做生意实在是太有原则,太有底线了!
如此,还浪费精力给他托梦干什么?
不如直接帮他招魂,咒他早日死下来,跪在各位祖宗面前忏悔!
于是,史道人折腾来去,最后愿意给刘宏托梦的,便只有他那名义上的父亲,汉桓帝刘志。
这位还没有投胎转世,在阴间滞留至今,被各路先人批判了一顿又一顿,正憋著一肚子的气等著发泄。
因此,当他在梦中见到刘宏时,也没有和声气语解答疑惑,只大骂对方,帮助刘宏提前适应一下死后的生活。
刘宏做了十多年帝王,权势虽然比不上前头的祖宗,却也并非忍气吞声的傀儡,被一个死鬼劈头盖脸的这么辱骂,如何能忍?
他当即大吼一声,扑向自己的父亲,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戏码。
第二天,紧张了一夜的史道人,带著还有些疲惫的神情,来到了皇宫求见皇帝,想要看看昨晚桓帝这位父亲对孩子的教导成果。
同样难掩疲惫的皇帝没有告诉他详情,只是带著怒火摇了摇头,挥动自己的衣袖说:「那样的家伙,也好意思对我讲那样的话!」
「且等著看吧!」
史道人便好奇起桓帝到底讲了什么。
可惜,越是涉入这样的纷争,鬼神便越是远离,避免沾染尘世的因果。
决意做大事的张角,即便还没有完全的揭竿而起,代表中原大贤良师的九节杖仍旧握在他的手里,可鬼神对他的回应,也已经微乎其微。
只有上帝闲来无事,会沿著山川润到合肥那边,看一看这位后生。
而史道人这边,虽因著并非大贤良师,动嘴的影响力,也远不如直接动手来的强大,但该疏远的还是疏远了。
这次为了实现心中的目标,为了满足皇帝的要求,他已经耗尽了先前的积攒,日后下落阴间,也不会再因为道士的身份,得到多余的优待。
好在,皇帝终究振作了起来。
来自桓帝的痛斥,让皇帝深感耻辱。
他在之后的日子里,总算将自己大部分的智慧与能力,用在了治国理政上,企图证明「子不肖父」这个真理。
臣子们对此,自然感到了震惊。
一些忠于汉室的大臣甚至还流下热泪,认为刘氏的天命还能靠著这番奋起,再延续几代人。
至于蒸蒸日上的西海宋国?
哼,反正隔得远,当看不见就行了!
世家见了,也颇为高兴一作为延续了几百年的大家族,他们向来是身段灵活,手腕多样的。
若乱世当真到来,他们是绝计不会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中的,必然要多方下注,四处投资,才能使得家族传承不绝。
小家族兴盛的诀窍在于「聚」,大家族兴盛的诀窍便在于「散」!
而在那些被选中的投注对象中,「汉室」的占比,自然最大。
毕竟四百年传承,又有谶纬加持,在一些人心里,汉室的确拥有天命,老刘家的子孙生来就是统治中央之国的。
那些在地方上随意建造小王国的大族们也清楚:
他们之所以能够合理、合法、合规的得到许多利益,将生灵压榨出血泪来,是因为大汉的统治,给予了相应的便利。
就像渔阳郡那些会抓捕民众,强迫他们卖身做奴的黑矿黑窑场一样。
没有更大的倚靠,更大的遮蔽,树荫底下的杂草,怎么会得到蓬勃生长呢?
因此,汉室能继续撑下去,世家当然会感到开怀。
若汉室强撑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点气,只剩下最后一张皮,变成春秋时那在名义上仍能号令诸侯,实际上早已自顾不暇的周天子,那更是能让世家们抚掌大笑。
春秋是个好时候啊!
礼乐还没有完全崩坏,诸侯之间的战斗还残留著彬彬文质,管不到成周之外土地的周天子,还能享受到体面的生活,诸侯公卿们,可以凭借血脉,直接上位朝堂,而不需要学习太多的知识,积攒太多的功绩,那些有能力的寒门士人,也只能依赖于贵人的提拔,为之效力————
那真是世家畅享中的时代。
「这么会想?」
探知到这种隐秘思潮的上帝小小的惊讶了一番,随后决定满足这些世家子弟的愿望。
他对西门豹说道:「记下这些人的名字,以后安排他们投胎去东瀛或者泰西那边。」
「对了,可以保留一些记忆,免得节目效果不够。」
不是怀念春秋那勃勃生机的风景吗?
那就送你们去亲身体验一下!
希望到时候,不要跟上帝表演「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好!
对了!
泰西那儿这些年受到气候的影响,不管是匈奴人,还是日耳蛮,都加快了向著西方那经由诸夏君子、罗马老农们开拓出来的繁华之地迁移的脚步。
他们想要躲避寒冷,也想要掠夺那里的财富。
受到冲击的泰西诸国,也不由得像西周初年的始受封前辈一样,迁移起了自家的国都。
顶不住,的确是顶不住。
因为寒气带来的伤害,不仅仅伤害到了游牧的蛮人,也让泰西的文明君子吃痛不已。
哪怕宋国履行了「天子」的责任,从北地郡派出军队,对蛮夷进行了打击,却也远水难救近火。
显而易见,那些向往「春秋之世」的世家到了泰西,有的是刺激受了。
「知道的。」西门豹应下。
让死鬼保留一定记忆再转世,这是阴司惩罚的制度之一。
毕竟只有清醒著受罪,才能品尝到「报应」的滋味。
而为了更好的施以惩戒,对方上辈子所学的知识,基本会被抹去,只留下基础的,对于自己过去的认知,让其知道犯下的错误,又为何会沦落到那样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