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赶到矿洞时,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洞口的泥土有些松动。王琳抬手抚上石壁,体内的力量缓缓涌动,与石壁的纹路产生共鸣,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内部细微的裂痕。“情况不算太糟,但需要尽快加固。”他转头对小彤说,“你联系志愿队的队员,带上工具过来,注意安全。”
小彤应声而去,很快,鲜红的志愿队旗帜便出现在雨幕中,队员们扛着铁锹、绳索,一个个眼神坚定。王琳站在洞口,将小木牌取出,木牌的光芒在雨中愈发明亮,仿佛能驱散阴霾。他将木牌轻轻贴在石壁上,口中默念着什么,那光芒顺着石壁的纹路蔓延开来,裂痕似乎被稳住了。
队员们迅速展开工作,加固洞口、清理淤泥,小彤则在一旁统筹协调,时不时望向王琳的方向,目光里满是担忧与信任。雨越下越大,王琳额头上的汗水与雨水混在一起,他体内的力量持续输出,脸色渐渐发白,却始终没有停下。
“王琳,歇会儿吧!”小彤跑过来,递上毛巾,“队员们都在努力,你不用一个人硬扛。”
王琳接过毛巾擦了擦脸,笑了笑:“没事,这石壁不仅是文物,更是先辈们守边的见证,不能出一点差错。”他握住小彤的手,“有你在,有大家在,我能坚持。”
就在这时,小木牌突然爆发出强烈的光芒,与矿洞深处的某样东西产生了剧烈共鸣,王琳脑海中再次闪过画面——千年前,那位戍边将军在暴雨中加固城墙,身边是并肩作战的士兵,他们的眼神与此刻志愿队队员们的眼神,一模一样。
“原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守护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王琳心中豁然开朗,体内的力量仿佛得到了滋养,愈发充盈。他带领着队员们,在雨中持续奋战,直到深夜,终于将矿洞石壁彻底加固完毕。
雨停时,天边泛起了鱼肚白。王琳和小彤并肩站在洞口,望着初升的太阳穿透云层,洒在青龙山的轮廓上,也洒在他们身上。小木牌静静躺在王琳手中,光芒柔和,与阳光交织在一起。
“你看,”小彤指着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一切都安好。”
王琳转头看她,眼中满是温柔:“是啊,有我们,有大家,这份守护,会一直延续下去。”
秋风再次吹过,带着雨后的清新,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将军祠的钟声隐约传来。四合村的故事,在风雨与暖阳中,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那份跨越千年的守护与爱恋,也如同这青龙山一般,历经岁月洗礼,愈发坚不可摧。
“跨越千年的守护”特展开展那日,四合村的广场被挤得满满当当。展厅门口,鲜红的志愿队旗帜与“靖边”铜印的复刻品相映成趣,小木牌被安置在最中央的展柜里,纹路间的微光与宋代瓷片的光晕交织,引得参观者频频驻足。
王琳站在展柜旁,指尖划过玻璃,轻声为围拢的孩子们讲述:“千年前,戍边将军带着兵符守在这里;如今,这枚木牌、这些瓷片,还有我们,都是这份守护的延续。”孩子们仰着小脸,眼中满是崇敬,时不时举手提问,小彤则在一旁耐心解答,递上提前准备的研学手册。
人群中,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久久凝视着小木牌,眼眶泛红。王琳上前轻声询问,老者哽咽道:“我祖父曾是这里的守祠人,他说过,祖上是宋代戍边士兵,家中曾有一枚相似的木牌,可惜遗失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的木牌纹路,竟与展柜中的一模一样。
王琳心中一震,取出小木牌靠近玻璃,老者激动地指着照片:“就是它!就是它!”木牌的光芒突然闪烁,与老者胸前佩戴的一枚旧铜片
产生共鸣,铜片上刻着的“靖边”二字,与展厅里的铜印遥相呼应。“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兵符残片,”老者颤抖着说,“原来,我们都是守边人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