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淮闻言,脸上的忧色不见消失,反而更担心了:“他们会说吗?官员被调查期间,信息不是保密的吗?”
这时,赵明伸手在顾淮肩膀上拍了拍,笑着接话:“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出发点是错的,就必须有人来纠正。咱们这次就是要拨乱反正,还你父亲一个清白。”
“嗯。”顾淮重重地点点头:“我相信,我爸一定是被冤枉的。”
李文华的车速很快。谈话间,桑塔纳已驶到县委大院门口。
恰逢一辆车子从院内驶出,伸缩门还未完全闭合,李文华一打方向盘,直接将车开了进去。
门口执勤的保安见有民用车辆驶入,连忙从警卫室跑出来,挥舞着警棍喝道:“你们是干什么的?县委大院不能随便进,有事先登记!”
三人先后下车。顾淮不安地看向赵明,却见他递来一个安心的眼神。
李文华不紧不慢地掏出红色证件,在保安眼前一亮,开口道:“我要找你们领导!”
保安盯着证件看了看,脸上的表情为之一僵,不过仍然固执地说:“找领导也要登……”
没等他把话说完,李文华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阴沉着脸说:“不该管的事少掺和,回去看好你的大门!”
不理会愣在原地的保安,三人径直进入县委大楼。
赵明暗中放出神念,还没走到二楼,便已锁定目标人物,转头对二人说:“上五楼,咱们先去会会那位郑主任。”
……
五楼向阳的一间办公室里,县委办主任郑东坡正慢条斯理地品着茶。
想起刚刚电话里顾淮惊慌失措的声音,他就觉得心里像吃了凉柿子一样舒服,连带着嘴角都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上好的龙井在杯中舒展,茶香氤氲宜人。恍惚间,他的思绪飘回到多年前的那个夏天。那时他和顾建明在乡里共事,两人既是同乡又职位相当,原本处得不错。
那一阵,县政府拨下一笔扶贫款。经过各个衙门的剽没,落实到乡里的资金依然非常可观。
扶贫任务落在他和顾建明肩上。
顾建明那个愣头青,整天顶着大太阳往村里跑,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那笔钱被他用在刀刃上,既扶持了产业,又照顾了孤寡,倒是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乡民生活。
而郑东坡则打着自己的算盘。他组织了一场又一场的座谈会,会议记录写得密密麻麻,照片拍了一沓又一沓。钱花得差不多了,实事却没办几件。
不过他的报告写得漂亮,从字面上挑不出任何毛病,可谓数据详实,图文并茂。
这样一来,两人都受到了上级表扬。
那位赏识顾建明的老领导,当时是县委书记。扶贫项目做得好,也说明他领导有方。于是老书记心血来潮,决定实际走访,好把自己的政绩做实。
这一看可就露了馅。
老书记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是不是真把扶贫落到实处,他一眼就能看出门道。在视察后的总结会上,老书记当着所有人的面,把郑东坡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他搞形式主义,辜负了群众的期望。
老书记本来还想处分他,奈何说情的人太多,最后不了了之。只是第二年就把顾建明提为了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