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补三千)
五姥姥也睁开眼,看见地下站着的杨大海。
“哎呦,孩子,你来啦!快快快,快坐下!”
五姥姥直起身,就要下炕烧火。
“五姥姥,十冬腊月的睡凉炕可不行啊!”
“没事儿,没事儿。”
老太太赶紧说,“晚上烧,白天有太阳,我就没烧,费那个柴火干啥啊!”
杨大海转念一想,明白了。
别看他家拿柴火不当回事儿,可俩无依无靠的老头儿老太太,除了上山剪树枝,挠松针,也没别的道儿弄柴火回来。
总不能把院子外的板杖子拆吧拆吧烧了吧?
“赶明儿我给你老拉一车柴火过来,该烧就烧,别心疼。”
“别费那劲啦,家里还有柴火呢,有啊!”
五姥姥握住杨大海的手,抹着眼泪笑:“你这孩子,吃晌午饭了没?我去给你做点儿啊!”
“我还真没吃,我带香肠和猪头肉来了,咱爷仨喝点儿?”
五姥爷也笑,“喝点儿就喝点儿。”
很快,灶膛里的火就点起来了。
炉子里的火苗子蹿的老高。
热气慢慢把寒气逼了出去,手一摸炕,热乎乎的。
五姥爷让杨大海坐在最暖和的炕头儿,屁股底下还垫个小褥子。
三人慢慢的吃着,喝着,杨大海觉的俩老人的状态还行,最起码不像之前那种行尸走肉的样子了。
“哎,二表姨家的仨表妹去哪儿了?上学去了?”
“啊,嗯,吃,你尝尝你五姥姥熬的酸菜土豆,黏糊。”
五姥爷含糊的应着,给杨大海夹一筷子菜到碗里。
杨大海不觉有异,继续吃喝,话里话外的安慰老两口子。
五姥爷仰脖儿干了一杯白酒,咳的老脸通红。
好半天,他笑着说了一句:“孩子啊,放心吧。咋活不是活啊,熬过这阵儿,没准儿开春就好了。”
这句话一说,杨大海心头就一个咯噔。
不过东北人就是这样,不管碰到什么坎儿,都会来一句,等什么什么就好了。
等过年就好了。
等开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