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理智压倒了冲动。易小川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下来。他做出了决定:等!原地等待项羽主力大军到来。合兵一处,力量集中,届时再以泰山压顶之势追击,任凭高要有千般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也将难以施展。虽然这样做可能会给高要更多的逃跑时间,但却是眼下最稳妥、最负责任的选择。
“传令下去,原地休整,派出斥候,沿四条路线分别探查,十里为止,谨慎为上,遇敌即返,不可恋战!”易小川沉声下令,声音稳定,不容置疑。他需要情报,但绝不能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等待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易小川骑在马上,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四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他反复推演着高可能的意图,心中那份不安却丝毫未减。高要的用兵,越来越让他感到一种阴险难测的压力。
并没有让易小川等待太久,地平线上便再次传来了雷鸣般的马蹄声,声势远比他的先锋部队浩大。烟尘滚滚,旌旗招展,斗大的“项”字帅旗迎风猎猎作响。项羽亲率的主力骑兵,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席卷而至。
大军甫一停驻,一身漆黑铠甲、胯下乌骓马的项羽便迫不及待地策马奔至易小川面前。他眉头紧锁,虎目中带着明显的不解和急切,声若洪钟地问道:“小川,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停滞不前?高要那贼子呢?”
按照项羽的预期,以易小川的机敏和骑兵的速度,即便不能全歼敌军,至少也应该咬住高要的尾巴,不断骚扰迟滞其行军,为主力合围创造条件。可现在,易小川却停在岔路口,而高要的大军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这让他如何能不心急如焚。
易小川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他深吸一口气,翻身下马,向项羽抱拳行礼。事到如今,也无需隐瞒,他必须将前因后果如实禀报。于是,他整理了一下思绪,从高要如何利用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提前撤军,导致他发现时已错失最佳追击时机开始讲起;再到他率军急追,却如何遭遇小股部队的顽强阻击和迷惑,以及最关键的那次因急切冒进而遭受的伏击,损失折将的经过,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
他的语气沉重,带着深刻的自省。最后,他指向眼前凌乱的四条道路:“王上,请看。高要在此处将兵力分散,四路遁逃。末将抵达时,已无法分辨其主力所在。鉴于此前教训,高要极可能设下埋伏,伺机反扑。末将麾下兵力有限,若再分兵追击,恐重蹈覆辙,反而误了大事。故此……不得已在此等候项王决断。”
易小川的话说完,周围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只有风吹动旗帜的哗啦声和战马的嘶鸣。
项羽听着易小川的叙述,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急切、不满,逐渐变得复杂起来。他那双锐利的眼睛盯着易小川,又扫过那四条令人困惑的道路。他原本想斥责易小川的迟疑和失误,但听到伏击的细节,看到易小川脸上未干的尘土和眼中未能完全掩饰的后怕与愧疚,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