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会是一件让人感到无比轻松愉快的事情,它承载着许国许多美好的回忆。在许国的记忆深处,当他还只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时,就已经开始跟着母亲去他们当地的集会赶大集了。
每一次去赶大集,许国都会兴奋不已,像一只欢快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吵着闹着,缠着母亲给他买集会上的各种东西。母亲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些无奈,但最终还是拗不过许国的软磨硬泡,很多时候都会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买下他心仪的物品。
每当想起这些温馨的画面,许国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让他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然而,如今的许国已经长大成人,而今天,他的角色发生了一个奇妙的转变。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吵着闹着要买东西的孩子,而是成为了一个帮助姥姥卖东西的小商贩。看着姥姥忙碌的身影,许国心疼地说道:“姥姥,您歇一会儿吧,我来帮您喊。”姥姥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许国深吸一口气,然后扯开嗓子大声喊道:“布鞋,便宜的布鞋,便宜卖了,便宜卖了!”他的声音在集会上回荡着,吸引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接着,许国又喊道:“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哈,这可是纯手工制作的布鞋,质量绝对有保证,不坑不骗!”他的叫卖声充满了热情和诚意,让人不禁想要停下脚步,看一看这些便宜又实惠的布鞋。
旁边的韩炮面带笑容地轻轻拍了拍姥姥的肩膀,然后压低声音,凑近姥姥的耳朵,仿佛在说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秘密:“我就说带他来有好处吧。”
姥爷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继续说道:“就许国这一嗓子,能传十几米远呢,咱俩都这么大年纪了,哪还有那么大的力气去喊啊,就让他多喊一会儿吧。”
姥姥点了点头,似乎对韩炮的话表示赞同,但随即又调侃道:“你就坑许国吧,你看看你,还有做姥爷的样子吗?”
姥姥笑着拍了一下姥爷的手,嗔怪道:“你呀,就会说风凉话,你不喊,那就蹲旁边去,别挡着了,那边的人都瞅不见我们的摊子了。”
韩炮嘟囔着:“得,我看我就是个多余的,果然,外孙子一来,我啥啥都不行了。”说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站起身来,走到一旁蹲下。
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个人在姥姥摆的摊面前停下了脚步,好奇地打量着摊位上的布鞋,然后开口问道:“这布鞋多少钱一双啊?”
姥姥连忙回答:“两块钱一双。”
那人似乎觉得价格有些贵,皱了皱眉,接着问道:“能不能便宜点啊?”
这时,一直站在旁边的许国突然嘿嘿一笑,迅速拿起一双布鞋,展示给那个人看,同时热情地介绍道:“叔,您看看这布鞋,这可是纯手工制作的哦!您再瞅瞅这鞋底,多敦实啊,踩在地上可稳当了。还有这布料,摸起来多舒服啊,穿着肯定特别合脚。而且啊,这鞋可是我姥姥一针一线纳出来的,可不是那些用机器赶工做出来的能比的呢!”
“也不像其他商家,随随便便糊弄一下,就拿出来卖了。”这句话表明了许国所售卖的布鞋与其他商家的不同之处,他强调了自己的商品质量更高,不会像其他商家那样敷衍了事。
“它虽然贵一点,但值得啊。”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价格较高的原因,即因为布鞋的质量好,所以即使价格稍高一些,也是物有所值的。
“您想想,您要是穿着布鞋,突然烂了,还正是忙的时候,那多尴尬啊。”许国通过描述可能出现的尴尬场景,让顾客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布鞋质量的重要性,从而增加购买的意愿。
“但您放心,俺姥姥纳的布鞋,保您三年不坏!”许国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保证,即他姥姥纳的布鞋可以保证三年内不会坏掉,这无疑给顾客吃了一颗定心丸。
“三年坏了,您拿着鞋来找我,我免费给你退钱!”这句话更是加强了许国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同时也给顾客提供了一种额外的保障,让他们更加放心地购买。
然而,这里许国耍了一个小心眼。他知道布鞋卖出去后,自己就会离开这个地方,下次是否还会再来这里是不确定的。
而且,即使布鞋真的坏了,顾客也不太可能专门留着坏鞋,下次再拿着来找他退款。通常情况下,顾客会直接购买一双新的布鞋,然后把坏的扔掉。所以,许国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太多的风险,却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顾客购买的可能性。
当然啦,许国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亲眼目睹了姥姥亲手纳的鞋子。这些鞋子无论是从做工还是材质上看,都明显优于一般人家所制作的鞋子。
“你这小子,该不会是在故意哄骗我吧?”中年大叔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人。他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比许国吃过的饭还要多,俗话说得好,人越老就越精明。
许国见对方对自己的话产生了怀疑,他急忙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子展示给大叔看,并满脸笑容地解释道:“叔,您看看,我自己都穿着这双鞋呢,如果它不好,我怎么可能会穿呢?”
中年男子仔细端详了一下许国脚上的鞋子,然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嗯,你这么说倒也有些道理。”
许国见状,心中暗喜,连忙趁热打铁地说道:“叔,您看这鞋子质量这么好,而且价格又实惠,您不妨多买几双回去,自己穿或者送人都挺不错的。”
中年男子略作思考后,爽快地说道:“行,那就给我来三双吧!”
许国闻言,喜出望外,立刻回应道:“好嘞!谢谢叔您的捧场啊!下次您再来光顾的话,我一定给您打个折扣!”
说罢,许国迅速从摊位上挑选出三双最好的鞋子,递给了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接过鞋子,看了许国一眼,然后满意地说道:“行,那就这样吧,我走啦,小同志。”
“好嘞,叔,您慢走啊!”许国热情地送别着这位豪爽的顾客。
姥姥轻轻拍了一下许国的肩膀,笑着说道:“你这孩子,嘴皮子可真是厉害啊!”
许国赶忙在姥姥身旁坐下,压低声音对姥姥说:“姥姥,您看我说得对吧?这可比您在这里干喊要强多啦!”
姥姥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确实是这样呢。”
她想起自己以前卖鞋的时候,一个小时能卖出一双就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她年纪大了,思维没有许国那么灵活,转得也没他那么快。
许国可是经历过二十一世纪的人,这些小吆喝、小买卖对他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心里很清楚,要想成功地卖出东西,关键在于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