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宋四大书院,分别是六阳书院、岳麓书院、崇山书院以及千河书院。
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六阳书院和岳麓书院,皆是在大宋未立朝之前便已经存在。
崇山书院和千河书院是在大宋立朝之后才成立。
这四座书院为大宋培养了不少人才。
七十二府中,起码有一半的高层出自于四大书院。
据说,镇南侯辛弃疾就是出自六阳书院。
走进乾州,王百玄在城内转了一圈都没发现六阳书院的影子,不由得纳闷。
正巧这时他看见一文人打扮模样的年轻男子,便上前叫住了他。
在对方一脸疑惑中,王百玄抬手,询问道:“这位兄台,冒昧打扰,烦请问一下你可知六阳书院在哪儿?”
“哎?兄台你也要去六阳书院参加入院考试吗,正巧某也要去,不如一起同行,也好有个照应。”年轻男子回了一礼,惊喜出声。
“如此便麻烦兄台了。”王百玄道谢。
与他同行走出乾州城。
他名叫葛成,天南府乾州本地人。
他年岁并不大,今年刚及弱冠之年,很是健谈,样貌很是俊秀。
经过他的讲述,王百玄才知道六阳书院虽位于乾州境内,但并没有在乾州城。
而是在距离乾州城大约五百里之外的六阳山。
今天是六阳书院大开院门,广招学生的日子。
六阳书院作为大宋历史最悠久的四大书院之一,是无数儒家学子的圣地,都以拜入六阳书院为荣。
一旦入六阳书院,这辈子保底也能混个大学士之境(第四境),迈入大儒境也不是没有可能!
“百玄兄,听说今年入院的考试规则发生了变化,比往年都要难,恐怕又有很多人要失望而归,你准备得怎么样?”葛成说道。
王百玄心底恶趣味涌现,并未解释自己不是去考试入院的。
“不知道,且行且看吧。”王百玄微笑。
“百玄兄,你倒是心态好啊。”葛成感慨一句,又自言自语道:“今年我一定要入院,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葛兄,除了考试规则外还有其他的限制?”王百玄好奇问道。
老实说,王百玄还真没有详细了解过六阳书院以及儒家的那些文学经典。
“百玄兄你不知道?”葛成瞪眼,惊讶道。
“入院除了要考试外,第一条硬性规定就是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一,我今年刚及弱冠之年,今年若是还不能进的话,明年可就没有机会了。”说着,葛成瞪大眼睛问道:“百玄兄,你不会已经超过年龄限制了吧?”
“没有,我与葛兄你同岁。”王百玄撒谎是一点也不脸红。
“今年也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啊,百玄兄加油啊!”葛成道。
“共勉。”
经过短暂的接触,王百玄看出来了,葛成这家伙就是个未谙世事的小白。
观其模样和言谈,家世应该不错,只是从未在江湖上行走过,不知人心的可怕。
王百玄说什么他都相信,搞得王百玄都有些不忍心了。
五百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由于和葛成同行,王百玄也和他一样骑马,没有动用术法。
一路上王百玄从葛成口中得知了六阳书院的一些信息,对六阳书院有了大概的了解。
当他来到六阳书院山脚下时,瞧见人山人海的人,才发现自己似乎有些小看六阳书院的威名了,不由得内心感慨。
六阳书院山脚下是一个小镇。
此镇名为六阳镇,与此地地名六阳山一样,皆是因六阳书院而闻名。
此时小镇内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观其模样绝大多数人都是慕名前来,想要拜入六阳书院的儒家学子。
“好多人啊!”葛成扭头左右看了看,惊讶道。
王百玄眉头一挑,侧目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