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新徒弟(2 / 2)

苏小宝负责矿上的后勤,他算着日子,准时送来粮食、布匹和伤药。看到矿工们湿漉漉的衣服,他让人做了几十件粗布雨衣,还煮了驱寒的姜汤,逼着每个人都喝一碗。“别冻着了,身子骨是干活的本钱。”他叉着腰,像个管家婆似的念叨。

孙大宝则带着士兵在山口巡逻,一来防备野兽,二来防止有人偷矿。有天夜里,真来了伙山匪,想趁乱抢些矿石。孙大宝早有准备,一声令下,士兵们从暗处冲出,没费多大劲就把山匪擒了。“送到城里审问,看看是哪来的,别是周边郡县故意来捣乱的。”孙大宝对亲兵说。

审下来才知道,这伙山匪是附近山头的,听说阳安城开矿,想捞点好处。孙健没杀他们,让他们在矿上干活抵罪:“好好挖矿,挣够了口粮就放你们走。再敢为匪,定不饶你们。”山匪们没想到能活命,都老老实实地跟着挖矿,后来有几个还成了熟练矿工,干脆在阳安城落了户。

一个月后,矿洞终于挖到了富矿层。王老头捧着一块黑亮的铁矿石,激动得手都抖了:“就是这个!就是这个!炼出来能做刀刃!”李铁匠的土高炉也第一次出了铁,通红的铁水倒进泥范,冷却后变成了一块块厚实的铁块,敲起来“当当”响,声音清脆。

“好铁!”李铁匠拿起一块,用锤子敲了敲,“能打百炼钢!”他当即决定,要给孙健打一把 sword(剑),用这新矿的铁。

铁矿的开采,让阳安城的铁器供应充足起来。新打的铁犁、镰刀分到农户手里,种地效率提高了不少;铁钉子、铁支架用在修桥上,更结实耐用。周边郡县的人听说阳安城有好铁,都来采购,安济桥上往来的马车,有一半拉的是铁矿石或铁块。

与此同时,两所新私塾也在城东、城西开了起来。孙健请了县里有名的老秀才来讲课,不仅教《论语》《诗经》,还加了算术、博物课。算术课教孩子们记账、丈量土地,博物课则带他们认识农作物、矿石、草药。

“先生,这铁矿石为什么能被磁铁吸住?”有孩子拿着磁铁石问老秀才。

老秀才笑着摇头:“这个我也说不清,得问矿上的王老头。”他并不觉得丢脸,反而鼓励孩子们,“学问不只在书本里,生活里处处都是学问。”

扶苏常去私塾听课,有时还会给孩子们讲他年轻时在咸阳的见闻,讲长城的雄伟、运河的便利,也讲秦法的严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对孩子们说,“百姓就像水,官府就像船,船得顺着水走,才能行得远。”

孩子们似懂非懂,却把这话记在了心里。有个叫小石头的孩子,父亲是矿工,他在博物课上听王老头讲了矿石知识,回家后竟然能帮父亲分辨矿石好坏,让王老头又惊又喜:“这孩子有出息,将来能当采矿师傅!”

夏天的时候,阳安城举办了第一次“技艺赛”。矿工比采矿速度,铁匠比打铁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