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个章节的改编也没有克郎的故事难度那么大,克郎的故事江弦基本上只是用了克郎的故事逻辑,而这第三个故事,基本上不需要太大的改编。
只是唯一要注意的是.那些网络、手机的词汇,对于当下来说实在是有点儿超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年代互联网已经在中国诞生了,也就是去年,中德科学家成功发送首封国际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开端。
只是这更多的是象征意义,国内互联网的真正发展还得等到94年,那时随着中美人员之间电子邮件的互通,中国才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国内的网络时代也在这一刻正式开启。
另外就是手机,这个影响倒是不大,因为小说之中也没什么非要用到手机的地方。
“预测一下也没什么。”
“科幻小说作家也经常在小说之中预测到未来。”
“我这么写应该也不会出什么事。”
江弦暗暗想着,这也算是一个彩蛋吧,如果未来发现《解忧杂货店》里所写的一切都在渐渐成真,江弦都能预料到后世会有多少人会拿这一点来吹嘘这部小说。
“解忧杂货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肯定会这么说的。
李小林回到上海以后的动作非常迅速,很快就有一则重磅消息被《文汇报》登出。
“著名作家沈从文因病逝世,被取消诺贝尔文学奖资格!”
内容大概是说,著名作家沈从文连续第二年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且进入了最终评选名单,在本届评选中得到了瑞典学院大多数院士的支持,有极大概率在10月获得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因为他的去世,诺贝尔奖评委取消了他的获奖资格.
此消息一出,文学界和社会各方面顿时炸开了锅。
诺贝尔奖项作为世界闻名的奖项,在中国也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哪怕不知道,用一句最高荣誉也足以解释这个奖项的含金量。
更别提,前些年因为《百年孤独》和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的火爆,诺贝尔文学奖又在中国社会面完成了一次普及。
而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四个中国人是实打实的诺贝尔奖项得主。
其中两人来自台省。
另外两人,也就是1957年因为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z道和杨z宁。
这个顺序是字母排序,l在y之前,所以是李z道和杨z宁。
两位老爷子都同样的贡献卓著,值得尊敬,相较而言,杨z宁老爷子后续在物理学上的持续辐射力更强一些。
他提出的杨-Mills规范场理论当时因“数学太难”被主流忽视。
可等到1967年与米尔斯完善的非阿贝尔规范场方程,直接成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地基”。
这套描述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的理论,至今仍是物理学界的“圣经”,而杨-Mills场就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钢筋”。
可以说全球至少有10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都直接或间接建立在杨-Mills场的数学框架上。
富兰克林研究所评价说:他重新规划了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的边界——不是在已有的地图上找新路,而是直接画了一张新地图。
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李、杨二位老爷子如今都已是
所以现在一听说沈从文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土著很可能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登时掀起了全社会的激动情绪,一如当年莫言得奖,一个因为一些错误在文学界稍显黯淡的名字,一个几乎没怎么被提起过的名字,登时一跃成为全国绝对的顶流。
可再听说他已经在不久前逝世,已经被取消了获奖资格,这又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度。
也正是以这则消息为起点,沈从文这位作家逝世的消息终于得到了他这个体量应有的文字报道。
在诺奖的消息被披露之前,新闻界几乎找不到对沈从文去世报道的字眼,而在诺奖消息被披露之后,一些不可抗力终于在巨大的舆论声中被冲塌了。
沈从文这个被埋藏许久的名字,终于再一次在国内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炙热字眼。
一晃1988年已经过半,即将入秋之际,办理好一切手续的江弦和朱琳乘坐飞机来到了香港。
现在京城还没有直飞到香港的航班。
去香港一般是两条路径,一条是先去上海,然后从上海直飞香港;另一条是先去广州,再经深圳入关。
江弦和朱琳采取的是第一条,先抵达上海,在上海拜访了一趟巴金和张乐平老爷子,顺便看望了他姐一家,然后又坐上直抵香港的航班,这还属于国际航班。
飞机餐相当的丰富,又有茅台喝,又有中华抽,江弦和朱琳只是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一觉睡到了香港。
说起来,此前回国的时候经过香港很多次,但江弦和朱琳还是第一次专程从内地前往香港。
两人抵达的是启德机场。
这个机场非常奇葩,临山靠海,还挨着居民区,所以降落的时候朱琳吓了一跳。
“江弦你看。”朱琳戳戳江弦。
江弦凑去窗边一看,肉眼可见
“没事儿,撞不上去。”江弦朝她笑笑,“没办法,就这么大点儿地方。”
这会儿在香港有句话,说站在大楼的高层,只要拿一根晾衣杆就能把飞机给捅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