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我这次回家只带双眼睛,只看不说总行了吧!”耿老爷子笑着说道。崇高也笑着说:“看到好的要多说,看到不满意的要少说。”
“好,我听你的。”耿老爷子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汽车拐进河湾镇西大街时,耿老爷子看到许多人站在镇政府门口,拿着彩旗和花篮准备迎接。他连忙对崇高说:“崇建,等赵县长的车过去之后,你设法拐到另一条路上去,咱们绕过镇政府,直接去张庄户吧!”
“老耿,你这是干什么呢?”张怀仁笑道。耿老爷子笑着说:“他们既然把我们当成下乡查看的上级领导了,那我们就不能按照他们设定好的路线走了。这些迎来送往的场合就不去凑热闹了,崇高,你给赵县长的秘书打电话,告诉赵县长我们直接去了张庄户村。”
崇高不敢怠慢,连忙掏出电话打给魏启方,转达了耿老爷子的意思。赵县长听了魏启方的汇报,皱了皱眉头,二话不说,吩咐司机将车停在镇政府门口,摇下车窗告诉书记和镇长去张庄户,然后直奔张庄户而去。
张庄户是河湾大队最偏远的一个村庄,离镇政府驻地有十多里路,现在归属李堂大队。这里原本是大地主钱家的种地户暂住之地,因为姓张的人居多,所以村名就叫了张庄户。这个村子虽然不大,但却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双雄县的革命烈火就是从这里燃烧起来的。其实,耿老爷子就出生在这里。
耿老爷子出生的年代,正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当时官场腐败,尔虞我诈,内斗不断,国家处于频繁的混战状态。北洋政府对内搜刮民脂民膏,消耗国力,导致国家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对外屈膝投降,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致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耿老爷子的祖父耿文远曾参与过义和团运动,既支持过清政府,也抗击过洋人。运动失败后,为躲避官府追捕,他带领全家老小从直隶一路南迁,最终在一个仅有十几户人家的土围子里定居。这座土围子当初是为了抵御土匪而建,常被称为张家围子,后来才改名为张庄户。耿老爷子的祖父、父亲,以及二叔、三叔、姑姑都身怀绝技。这也是张家围子愿意收留他们的主要原因。
耿老爷子出生后,喜欢听祖父讲述义和团抗击洋鬼子的故事。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要开创一个太平世界。北伐战争时期,滨河的一批进步青年和革命知识分子积极赶赴武汉,参加北伐战争。随后,滨河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从此滨河地区开始了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二叔、三叔等一批进步青年积极参加北伐,最终二人都牺牲在北伐战场上。但也有像张景山这样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成为中央部委的领导干部。父亲则在一位以游方郎中身份作掩护的共产党人王复生的引导下,很快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张家围子成立了农民协会,领导农民打倒了地主“钱霸天”,将土地分给了农民,后来父母都被地主还乡团杀害。父母遇害时,耿老爷子还不到十岁。
全面抗战爆发后,二十岁的耿老爷子怀着家仇国恨,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随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随部队入朝作战,直到负伤离开部队,才回到双雄县。在此期间,祖父母去世,他也未能回来。姑姑终身未嫁,侍奉祖父母直至终老。当他回到老家敬老院时,姑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没几年就因大病离世。
当年和他一起参军的还有一个发小叫张明海,比他小一岁。在解放战争中,张明海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未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便解甲归田。在大队敬老院时,张明海经常去看望耿老爷子。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耿老爷子不知道张明海现在怎么样了,心里很是挂念。他这次回来,就是想见见这位昔日的老战友、老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