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首先瞄准了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姜辞忧带着设备样品和宣传资料,挨家挨户地敲门介绍。一开始,很多住户不耐烦地摆摆手,拒绝了解。但姜辞忧始终保持微笑,耐心地讲解产品如何能帮他们节省电费,改善家居环境。终于,有一户年轻夫妇被她的执着打动,同意让他们进屋演示。
姜辞忧亲自上阵,熟练地将设备安装在客厅的电器旁,然后打开各种电器,向夫妇展示设备运行前后的电量消耗对比数据。随着数据的明显变化,夫妇俩眼中露出惊讶之色。“哇,真的有效果啊!这东西还挺神奇的。”丈夫赞叹道。姜辞忧趁机详细介绍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和售后服务,夫妇俩当场下单购买,并表示会向邻居推荐。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姜辞忧和团队备受鼓舞。他们继续在小区里奔波,一天下来,虽然疲惫不堪,但收获了好几单生意。同时,他们还在小区里举办小型的产品体验活动,设置咨询台,摆放展示样机,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围观。团队成员热情地向大家演示产品,解答疑问,收集反馈意见。
通过这种最“笨”却最有效的方法,产品的口碑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一些使用过产品的客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点赞和询问的人逐渐增多。小区里的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有周边小区的居民听闻后,主动联系姜辞忧购买产品。
在另一边,王悦也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社交媒体营销活动,邀请一些环保领域的网红博主试用产品,并拍摄视频分享。博主们生动有趣的评测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产品的线上热度开始慢慢提升。电商平台上的咨询量和销量也逐渐有了起色,虽然增长缓慢,但每一个订单都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姜辞忧和团队看到了前进的希望。
然而,市场竞争的残酷远超想象。就在姜辞忧他们为初战告捷而稍感欣慰时,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一些同行企业察觉到姜辞忧产品的潜力,开始暗中模仿。他们推出外观相似、功能相近的产品,并且以低价抢占市场份额。这突如其来的冲击,让姜辞忧的公司再次陷入困境,刚刚起步的销售业绩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
姜辞忧紧急召集团队成员开会商讨对策。会上,气氛凝重,大家意识到,公司正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林晓愤怒地拍着桌子说:“这些人太无耻了,抄袭我们的创意,还低价竞争,这不是要把我们逼死吗!”王悦也皱着眉头分析道:“我们现在品牌知名度还不高,消费者很容易被低价吸引走。但我们不能跟着降价,那样只会陷入恶性循环,损害产品质量和公司利润。”
姜辞忧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他们能模仿产品,却模仿不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对品质的执着。我们不能慌乱,要坚守初心,从产品和营销策略上寻找突破。”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们再次鼓足干劲,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一方面,林晓带领技术团队加快研发进度,收集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准备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版本;另一方面,王悦深入研究竞争对手的营销策略,结合公司产品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推广方案,力求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为公司开辟出一条生存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