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怪圈(1 / 2)

(二合一)

萧岸当即准备前去查看情况……

但在门口,一个侍卫拦住了他:“萧厂长,你不能去。”

“为什么?”

萧岸有些不快:“虽然只是临时工,可也属于我所管辖之人,人命关天可是大王宣传的观念之一,我岂能坐视不管?”

侍卫依旧拦着他。

若是其他事,他不会说什么,以他们的身手,哪怕数十个人想杀萧岸他们也有把握护他周全——不会真以为只有他们这么几个人保护他吧?在工厂外,可还有一支部队藏着呢!

可在矿洞里,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这是个石料厂,只有一条用于往山体内开凿以确认山体材质的小矿洞,却偏偏就是在这里面出事了?不觉得太巧合了吗?

矿洞一旦塌下来,他想不到有谁能在这种灾难下活下来。

而且他感觉,这事十有八九就是某些人搞的小动作,想让萧岸死在这场意外里;不要怀疑人们的胆量,更何况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

萧岸听他这么一说,点了点头:“我自然知道这点。”

“那你要去送死?”

“我向少小姐说过,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的。”

侍卫忍了两下,还是没忍住给了同伴一个眼神,随后让开了。

萧岸还没走两步,后脖颈处忽然传来一阵痛感,随即眼前一黑……

“这家伙太死板了。”一个侍卫说。

“正因为有他这种死板的人,所以这世界上许多黑暗才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被解决。”另一个侍卫说道:“把他抬进去吧,我们派几个矿工去把人找出来。”

“好。”

当萧岸醒来后,已经是两刻钟之后了。

而事情已经解决完了。

两个临时工之一收了某个神秘人的钱,要求只是让他在矿洞里揍某个人一顿;同时厂里还有两个临时工,会在萧岸进去矿洞后在洞口外面的山体上砸落几块巨石,堵住洞口;再然后,另外还有一人会在矿洞外放火。

而这几个被收买的临时工,其中有两个在侍卫去抓人时自杀;另外的没自杀,但也无法说出更多信息,只知道是有人前天夜里找到他们家给了一大笔钱财。

很大,有上千钱。

而他们很穷,穷到那一千钱足够买他们卖命。

萧岸来不及骂那几个侍卫,新的的命令就到了:卸下厂长职务,去县城面见郡守。

当天晚上。

国师府商行店铺后院,萧岸再次见到了国师府的少小姐。

“我听说你寻死过?”

一旁的李珂饶有兴趣的问道。

“不是寻死,只是想称职一点。”

“事情结果没出来之前,你若死了,才是最不称职的。”李珂说。

“我只是一个小人物,告诉了少小姐后,我这小命本就不值什么钱了。”萧岸沉默了一下:“若是要死,我会以一个好厂长的身份死去。”

李珂不说话了。

他知道,自己和他说的从事实上来说其实都没有错,只是思想出发点不一样。

李珂随即宣读了咸阳的命令,萧岸被调任北地郡一座朝廷下属的大工厂的厂长,至于那些工人,则会在调查出实质违法证据后,没收所有个人财产、并被开除工人身份发往大同煤矿服刑。

萧岸想了想:“没收个人财产?不是家庭财产?”

李珂点了点头:“你应该想得到原因。”

“当然想得到,无非就是他们说到底也只是百姓,若罚没所有家财,其亲人不管知不知情生活都将难以为继,不罚没他们的家财,很仁慈啊!”

萧岸随即话锋一转:“可事情已经闹到这个地步,就算不罚没家财,他们的名声也会变得极臭;这种情况下,不受待见,还拥有在其他百姓看来颇有家资的钱财,他们的生活还能过得下去吗?这比罚没家财好不到哪去吧?”

虽然秦国在宣传上一直都说着民风淳朴,百姓也大多都是这么认为的,现实也确实是这样。

可那是因为阶级都一样、大家都穷得差不多!

真要是身边人有人有钱了、名声还不好、家人还是个罪犯,你看看这些人日子会过得怎么样?

指不定哪天绝迹的盗匪就窜出来了……

“依我看,大王和国师这是在以‘仁慈’为名、行诛心之罚!”萧岸面不改色的下了定论。

听到这话,李珂还没反应,上首的颜花不高兴了。

“你就是这么说我爹爹的?”

“少小姐勿怪,在下并无讽刺之意,只是说出了事实。”

萧岸低头一礼:“相反,我觉得大王和国师此举极其高明,既维护了律法、也展现了人情,同时还对违法所得的受益者进行了比罚没家财更难受的处罚,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这是应该的。”

颜花还是有些不高兴。

但李珂明白了,这就是一个有眼光、懂人情,但死板不知变通、也可能是不屑于变通的家伙。

这种人若没有后台或者机会,他终其一生也只能徘徊于官场底层。

不过天意弄人啊,他居然等来了机会……

宣读完命令后,萧岸离开了。

他相信大王和国师府的公正,也相信郡守李珂不至于在这种事上找死,所以他对此毫不担心;接下来,他只需要去新的地方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三天后。

在这里精挑细选找了两个小妹妹的颜花,准备启程回咸阳。

与此同时,陇西郡五十多个‘犯人’,也在衙役的护卫下被发配往大同煤矿;不止陇西郡,秦国各郡在调查后,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犯罪情况。

最为发达的内史地区情况最严重,居然有四百多工人涉事被抓,其他各郡也有数十到一百多不等的犯人,陇西郡居然只是最轻的。

“因为开了西域商路,有见识的人多了点,有这小心思的工人也不敢做得太过。”

回咸阳的路上,红喻对着颜花解释道:“外国贵族和商人们见多了这种黑暗,如果让他们发现秦国也有这种情况,是那些人不愿意看到的;说到底,不是陇西有多好,而是这些人稍微要点脸,不想让外人看到他们欺骗自己人。”

“这种人多得是,在外人面前稍微讲礼,欺负起自己人来毫不手软。”

“兴许,对外国人还会有些什么奖呢,但对自己人却恨不得堵死所有人的上升之路。”

听着红喻的解释,颜花有些气愤的点了点头。

爹爹早就告诉过她,对外人态度比对亲人之人好的,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值得原谅。

以后要是自己手下出了这种人,她一定会比爹爹他们做得更绝!

……

“不错,此女类我!”

嬴政满是欣慰。

“是类我,这是我女儿。”李缘提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