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方面上,基础的民生建设需要搞,稳定百姓的信心也很重要,不提及他们能够有什么信仰,最起码也要对大周有信心才是。
只要温饱问题能够解决,那么接下来很多事都可以顺利铺展,但想要解决此事又哪只是几个对策就能够解决的?
如今大周这种情况放眼天下都是常态,甚至可以说这边还算好的了。
一些经济脆弱的国家,甚至在打完一场战争之后便直接陷入贫瘠期,国家打仗,却
需要百姓来买单这种事比比皆是,毕竟无论是巨大的粮食消耗还是各方面的问题都是自此衍生而来。
因大周边境以及边疆各地已然建立起了稳定的粮食输送线,因此这方面倒是不会对百姓有什么影响。
想要保持高强度的战争又不会太过于影响百姓的生活,就只能着手从他们的生活改善开始,虽然一到战争的时候不好说,但最起码也要避免那种战争一起百姓便流离失所的景况出现。
如今在改善民生这方面,大周毫无疑问是走在最前沿的,其他国家想要效仿都极为困难,毕竟可不是谁都有大周这条件,以及刘骁的魄力,那么多的贪官反贼,说砍就砍,一个不带留的,所获得的资产自然够其用在这方面上。
至于其他国家想要效仿一则看君主的威望是否能够震慑住手下人,二则还得看手下人的谋反是否确有其事。
三,自然便是手底下人够不够富有,人数以及所得钱财是否够得上了。
说实话,刘骁此番举动亦是让其他国家的君主感到胆寒,毕竟那最起码是把朝堂上的百官砍了快一半啊…
那么多的官员,一个个都是在
本职上的老油条,虽然都是蛀虫,但可也算是一笔财富了,结果对方就这么二话不说全给送走了,甚至还早就准备了一批班底来接替,如此果断而又狠辣的手段让部分人自愧不如。
因而,大周如今这般景况是就算有人想要效仿,那也是极难的。
因而刘昭就算是想要在这方面有所参照也不太现实,只能靠自己脑海之中的知识综合大周的现况来考虑。
关于国家一事,刘昭无比慎重,若是遇到无法确定的策略,他也会先递交给皇帝,让其先检验一番再酌情修改。
在朱晏的府邸与他聊了许久之后,刘昭便带着略显轻松的心态离开了。
与朱晏一番交谈令他受益良多,刘昭自知现在的自己在军事方面仍旧有许多不足,因而会与其虚心请教,在民生方面,朱晏也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参考,因而此番刘昭倒是收获满满。
本来刘昭离开府邸之后就打算直接回府了,这时前边的路上人群似有些拥挤与吵闹,好像在看着什么,刘昭好奇,便向那边走过去,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
而此刻在百姓围观的地方,正有两拨人在此对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