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亏当时西狄人并未在意这座山头,因此他们也得以逃过一截,待大周反攻之际,这些山上逃难的百姓也得以回家,走之前仍不忘朝着木屋主人投以注目礼。
彼时新任原州牧上任,便为其修筑了这座庵庙,原州百姓感念其救命之恩,原州牧便花费大价钱从其他州移植来了院中的樱花。
待十来年后,木屋主人去世,落花庵也迎来了第一任管理者。
这时刘昭有些讶异,他没想到这落花庵的建立居然也与当年大周险些亡国一事同处一个年代。
他也对当时处于风雨飘摇的大周国有所了解,但事后他便得出了一个结论,不应该,不应该啊!
在面临亡国之危的时候,大周尚且能力挽狂澜,可为何还能让西狄兵临京城呢?这是刘昭一直想不明白
的。
最初居于这座山上的木屋主人无疑是内劲高手,从对方能一人便抵住西狄军队便可见一斑,可
似乎看出了刘昭的疑惑,清月师太随即道:“最初的落花庵管理者,便是最初的木屋主人选出来的,随后则是一代传一代。”
刘昭随即恍然了,“原来如此,只是全凭一人来管理的话,难道不会有些麻烦么?”
他一边说一边看向四周有些破败的墙壁,似乎整座落花庵真就只有那些樱花树可以看一看了。
清月闻言露出一抹苦笑,道:“其实有时候州府那边也会派人过来帮忙维护一番,只是近年来落花庵自身未能吸引来过多行人香客,因此州府那边也无能为力。”
刘昭好奇道:“为何?这落花庵的景色亦是人间难得,怎会无人问津?”
刘昭不提还好,一提便勾起了清月的难处,苦涩开口道:“施主有所不知,近年来在原州百姓游人中隐隐有所传闻,说这落花庵的樱花乃是东方一处岛国的,我落花庵不过是借其敛财罢了,以至于原本还有一些香客的,现在几乎没有了。”
听完对方一番话,刘昭都有些瞠
目结舌之感,还能这么做?
不过大周根本未曾进行过教育普及,因此一些百姓也会没有常识可言,容易听风便是雨,谣言也大多都是经过这些人传开的。
虽然前辈子也见过这种手段,但此刻在大周国这样的地方见到了,刘昭心中也感慨万分。
而对于州府那边对于落花庵的态度,刘昭也不奇怪,落花庵位置本就比较尴尬,州府那边若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反倒容易遭了百姓的不是。
这也是徐进则在对着刘昭说出落花庵这个地点名字的时候会显得有些尴尬,这时刘昭也知道对方为什么要自己来这了,美景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估计也有希望自己帮扶一把的意思。
可对于现在的刘昭来说,有什么还能比打仗更重要的?抛开亲情不谈,显然是没有了。
在与清月师太一番交谈之后,刘昭也发现对方言谈颇为不俗,这时才得知落花庵居然自有一座藏书阁,有些吃惊。
在大周国,能建得起一座藏书专用的房子,那便是绝对的富裕人家了,还得是非常富裕那种,平头小百姓家中若是有一卷藏书,那都能跟街坊邻居吹上几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