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用DF-17,惯性制导防干扰,饱和打击洗地,哪怕只能打散它半个月,也够我们把沿海防线再加固一层。到时候如果它还在聚合,再请你出手不迟。”
徐行还想争辩,司令却摇头说道:
“徐顾问,你可比几枚导弹值钱多了。渤海湾那一战,房老已经牺牲了,现在整个防线的技术方案、战术部署都指着你,你要是在深海出点意外,谁来撑住这个摊子?”
这句话让徐行沉默下来,他看着投影屏上吕宋海底的阴影团,又想起张口基地里正在训练的新学员、红沿河核电站上忙碌的工程队,指尖缓缓攥紧。
会议室里的争论渐渐平息。
最终,徐行点了点头:
“我同意饱和打击,但必须让昌江核电站的地煞小队加强巡逻,一旦发现阴影团有重新聚合的迹象,立刻上报。”
司令松了口气,当即下令:
“按徐顾问说的办!导弹部队两小时内进入发射准备状态,卫星变轨,实时监控打击后的海底辐射值变化。”
… …
一个小时后,南部战区的导弹发射车在夜色中驶离隐蔽阵地,十二辆发射车呈“品”字形排布,车身上的伪装网被夜风掀起一角,露出DF-17导弹修长的弹体。
作战指挥室内,屏幕上实时传输着吕宋海底阴影团的坐标——探测装置回传的辐射数据仍在跳动,每一次波动都让空气更显凝重。
“确认惯性制导参数加载完毕,电磁干扰屏蔽启动。”
操作员的声音打破寂静,DF-17的制导系统已切断外部电磁信号连接,仅靠内置惯性组件锁定目标,彻底规避血炁可能造成的干扰。
随着发射指令下达,十二枚导弹依次腾空,尾焰划破夜空,在天际留下淡金色轨迹,直奔吕宋深海。
此时的吕宋海底,巨型阴影团仍在缓慢聚合,巴丹核电站泄漏的微量辐射像丝线般缠绕其上,让它的轮廓不时泛起暗红光晕。
当第一枚DF-17突破海面时,阴影团似乎察觉到威胁,体表突然渗出粘稠的血炁,但导弹已带着超音速冲击直扎核心。
剧烈的爆炸声在深海响起,冲击波掀起数十米高的水柱,后续导弹接连命中,将阴影团所在区域炸成翻腾的海底漩涡。
监控屏幕上,深海爆炸的强光过后,巨型阴影团的轮廓瞬间崩解。
原本缠绕周身的暗红光晕被冲击波撕碎,直径百米的母巢怪外壳——那些由血兽甲壳与深海藤壶凝结的坚硬层,如破碎的礁石般四散飞溅,细小的碎块在海水中沉浮,辐射值曲线随之断崖式下跌,暂时回落到正常海域的三倍水平。
但未等众人松气,散落的碎块竟开始微微颤动,表面渗出的血炁像细藤般相互缠绕,几小块甲壳已重新吸附在一起,缓慢形成拳头大小的聚合体。
反馈在监控系统中,就是辐射量再次攀升。
徐行沉声道:
“它开始聚合了。”
司令手指在桌面上敲出沉稳的节奏,片刻后沉声道:
“通知导弹部队,按三天一轮的频率制定打击计划,不用等它聚合成型,每三天就用DF-17洗地一次,惯性制导参数提前校准,确保每次都能覆盖目标区域。”
参谋迅速记录指令,司令转头看向视频那头的徐行,语气带着一丝笃定:
“这样既能拖到防线完工,也能避免你冒险。只要它敢再聚,我们就继续炸,直到昌江的炁场护盾能彻底扛住它的冲击。”
徐行望着屏幕上的曲线,缓缓点头,指尖的液炁悄然散去——这场与深海母巢的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就是不知道… …周围海域还潜伏着多少这种母巢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