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还有要走的吗?(2 / 2)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新世纪的头几年。

之后,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海云集团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电器制造公司,所面临的外部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对于职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仅仅只是一所职业学校培训出来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海云集团的需求了。

海云集团需要更优秀的员工,来应对日益残酷的市场挑战。

于是,在零几年的时候,海云集团就跟职业学院做出了分割,将职业学院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云城官府。

职业学院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一所独立的中专院校。

只不过,由于海云集团那边几乎不再招收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就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继而又影响了职业学院的招生。

从零几年到一几年那十来年间,职业学院都快黄了。

虽然中间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可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一直到了前几年,当时还不到四十岁的闫涛接掌职业学院,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从学院的定位,到专业的开设,到师资的建设,到学风学纪,等等这一系列举措下来,云城职业学院终于是迎来了新生。

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云城职业学院就一跃成为了云城各个大专院校的模范、榜样。

前些年,云城职业学院又成功的晋升上了本科院校。

虽然只是个末流的本科,但也是脱胎换骨、鸟枪换炮了。

这一切,都是闫涛的功劳。

而真正让杨文松对这个闫涛高看一眼,甚至是认可这个闫涛的,还是闫涛的这个治学理念。

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能够以此谋生的技能。

所以,职业学院从专业的设置,到课程的教授,一切都是紧跟社会需求。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而且,闫涛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实习。

不像其他那些高校,所谓的毕业实习,仅仅只是走一个过场。

用闫涛的话说,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最终都是要拿来用的。

这叫学以致用。

只有通过实习,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怎么用,也才能真正适应职场工作。

所以,从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根本就不愁找工作。

好多工厂都抢着来要人。

职业学院的就业率,甚至比理工、科大这些知名高校还要高。

而且毕业生的薪资也都很高。

以至于,好多同行都出于羡慕嫉妒的心理,在背后骂闫涛太功利。

天天在学校里宣扬什么学生来上学就是为了挣钱的,毕业能找到工作,能挣到钱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什么学历,什么文凭,都是虚的。

而闫涛对这些声音,置之不理,依旧是我行我素的推行他那一套治学理念。

杨文松却是很认同闫涛的这一套。

学生上学,不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个好工作,拿到一份好的薪资待遇吗?

这才是最实在的。

光在那谈什么培养人才,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找不到工作,那有啥用啊?

还不如回家种地去呢。

此刻,闫涛没有跟着侯秋玉他们一起离开,甚至还有些不客气的怼了那刘校长一句,让杨文松对他就更加的认可了。

有机会,倒是要跟这个闫涛好好的聊聊。

出了会儿神,杨文松又环视一圈在座的几位校长,笑着问道:“还有要走的吗?”

几位校长讪讪一笑。

没人再离开。

倒是方义汀开口说道:“杨总刚才说,我们在学科设置上,要精益求精,要朝着A+学科去努力,这一点呢,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认同的,就连刚刚离去的侯校长,她其实也是认同这一点的。只不过有一个问题,一个学科的建设,这可不是单单靠努力就行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师资得跟上,没有师资,那所谓的学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这番话,得到了在座的很多人的认同。

杨儒林说道:“方校长说的是啊,一个学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得有人,有学科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必须还得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绝对大拿,然后呢,硬件条件也得跟上,你比如实验室啊、各种先进的器材、仪器啊,只有这样才能拿出成果,有了成果,才能谈A+的事,没成果,连谈都不用谈。”

科大的吴振铎苦笑着说道:“学科带头人,这哪里是说找就能找来的?不被人家挖走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说实验室,那更是个烧钱的货,就我们科大这一年可怜巴巴的那点经费,根本就不够干啥的。”

农大校长张泽坤苦笑着说道:“你们还算不错了,一年好歹还有二三十个亿的经费,我们才惨呢,今年一共才六个亿的经费,六个亿啊,连发工资都不够。全年我们学校的三个教授,都被人家给挖走了,我费尽口舌的去挽留人家,结果人家一句话就把我给堵的无话可说,人家说,别的学校给他们开出了六十万的年薪,在我们学校呢?只有可怜的二十万。怎么留人?甚至,他们还劝我也走,说什么人往高处走,不走百不走。唉,真是没法说啊。”

其他几位校长,也都跟着吐起了苦水。

杨文松问了下余治平:“咱们云大一年的科研经费是多少?”

余治平也苦笑一声,说道:“也不算多,今年满打满算,一百多个亿吧。”

杨文松又问方义汀:“你们理工大呢?”

方义汀说道:“跟科大差不多吧,不到三十个亿。”

杨文松又依次问了问其他几位校长,全都不到十个亿。

甚至最垫底的云城职业学院,一年的经费还不到一个亿。

一个学校的经费,不如云大一个学院的经费多。

杨文松心中有数了,说道:“我知道,要提升咱们的学科水平,将咱们的大学城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高校,那肯定不是我在这儿动动嘴皮子就行的,更不是我把大学城建好,剩下的全交给你们,我就不管了。我既然开了这个头,那自然就得负责到底。我算了一下,建这个大学城呢,除去官府那边划拨的地皮,光是建造费用,特别是相关的实验室建造,差不多就得一千亿左右。一千亿,足够将咱们各个学科的实验室,建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实验室了。但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所以,在这一千亿的基础上,我会每年再追加五百到一千亿的经费,用于学科建设和科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