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鸣点了点头,他才知道这种模式叫卫星城。
之前他一直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现在才弄清楚,是李玄章在位时提的卫星城发展模式,他盲目推崇欧洲经验,却忽视了本地实际。这种“画皮不画骨”的改革,看似给了县区自主权,实则削弱了市级统筹能力,导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标准混乱。
比如A区认为南边重要,所以资源都用在那边,那边的道路自然就修得宽阔通畅,而B区却因重心在北,南向路段便狭窄简陋,甚至缺乏必要连接线。同一条主干道,跨越区界如同穿越两个世界,宽窄突变,标识不一,司机猝不及防,事故频发。这种割裂不仅体现在道路规格上,连排水、照明、绿化等配套也各自为政,养护标准参差不齐。市民怨声载道,企业物流成本攀升,城市形象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重大项目落地时常因跨区协调难而搁置,发展机遇被无声消耗。
而这一切的症结,就在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指挥棒。
江一鸣望着窗外拥堵的车流,心中愈发清晰:城市治理不能搞“碎片化”,更不能让短期政绩凌驾于长远布局之上。
当时听到这个卫星城模式,江一鸣并没有关注和了解,他知道国内那些大城市也在搞,如首都、鹏城等,但江城根本没法与它们相提并论。那些城市有雄厚的财政支撑、成熟的管理架构和跨区域协调机制,而江城只是盲目跟风,徒有其表。
李玄章追求表面政绩,急于打造“改革样板”,却未建立相应的统筹机构与法规保障,致使各县区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结果卫星城未成,反拖累了主城区发展节奏。这种脱离实际的模式移植,如同将热带植物强行栽种于寒带土壤,终难成林。
虽然有些干部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李玄章没有调离,反而成为了省长,就没有人敢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