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量子态证据保存技术的诞生(2 / 2)

新一轮的实验开始了,整个实验室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徐麟亲自站在控制台前,双手沉稳地操作着各种指令,眼睛紧紧盯着监控屏幕上的数据变化。随着倒计时结束,一束柔和而精准的激光束射向放置在真空舱内的样本——一块从犯罪现场残留的带有神秘符文的金属碎片。这一次,奇迹发生了,量子态存储装置成功启动,金属碎片的微观粒子在量子场的笼罩下,缓缓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叠加态。监控数据显示,所有的物理特性、化学结构信息,甚至是那神秘符文所蕴含的微弱能量波动,都被完美地保存了下来,并且在外界施加各种模拟干扰源的情况下,量子态依旧稳定如初。

实验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队员们激动地相拥庆祝,这一刻,他们历经无数艰辛,终于迈出了量子态证据保存技术的关键一步。但徐麟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距离真正能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他们面临的是如何实现量子态证据的便捷提取与验证。传统的检测手段在量子态面前完全失效,必须开发出与之匹配的全新技术。徐麟再次陷入沉思,他翻阅了大量古籍资料,意外地从一本古老的东方玄学典籍中获得灵感。书中记载的一种“灵犀感应”之法,类似于通过特殊的精神频率连接不同时空的信息,这让他联想到是否可以利用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实现远距离、非侵入式的证据读取。

经过反复试验,徐麟团队设计出一种基于量子纠缠的解码器。它能够发射特定频率的量子纠缠波,与存储在量子态中的证据粒子建立瞬间连接,然后将信息以一种直观、可解读的形式反馈回来。为了验证这项技术,他们进行了一场模拟法庭演示。在法庭上,法官、陪审团以及各方律师齐聚一堂,现场气氛庄重而严肃。徐麟站在证人席上,手中拿着一个小巧的量子存储终端,里面存放着一起复杂星际走私案的关键证据——一块经过加密处理的晶体芯片。当他启动解码器,法庭中央的全息投影瞬间亮起,呈现出芯片内部微观结构的三维图像,每一个分子键的连接、每一个数据存储单元的内容都清晰可见,甚至还还原了犯罪分子在芯片上留下的细微操作痕迹,这些痕迹成为了定罪的铁证。整个演示过程让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他们亲眼见证了这项技术将如何彻底改变司法证据的呈现与采信方式。

随着量子态证据保存技术逐渐成熟,徐麟开始推动其在全宇宙司法体系中的推广应用。他奔走于各个星系的司法机构,举办一场场技术研讨会和培训讲座。起初,许多传统派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们对这项新技术心存疑虑,担心其可靠性以及可能引发的法律伦理问题。在一次星际司法峰会上,一位资深法官公开质疑道:“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量子态证据,如何能保证它没有被人为篡改?又如何让普通民众理解并信任这一复杂的技术过程?”面对这样的质疑,徐麟早有准备,他走上讲台,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了量子态的不可克隆原理以及多重加密验证机制。他还现场展示了技术团队开发的量子溯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任何对量子态证据的非法访问或篡改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量子印记,如同在宇宙中留下一串无法伪造的脚印,能够被轻易追溯到源头。

在徐麟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司法从业者开始接受并应用这项技术。各个星球的警局、法院纷纷建立起量子证据存储库,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曾经困扰司法界多年的证据保存难题,终于在徐麟的智慧与努力下得到了革命性的解决。

这一伟大成就不仅为徐麟赢得了更高的声誉,更让他成为了推动宇宙司法进步的关键人物。他的名字与量子态证据保存技术一起,被铭刻在宇宙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之上,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创新,为守护宇宙的公平正义砥砺前行。而徐麟,依旧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在无尽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他去揭开,还有更多的挑战需要他去征服,他将带着这份使命,继续踏上那充满传奇色彩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