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上汽霍顿金桥汽车工厂(2 / 2)

这些澳洲配套厂商们,听到翻译话后,对在里建厂,兴致越来越浓厚。

有了这个良好开端。

陈飞带来那些供应商,就大陆建厂,和大陆方面细节商谈,进行的很顺利。

…………

霍顿汽车母公司产线丰富,高中低都有。

和上汽合作,只是拿出中低端品牌,和上汽合资。

合资后的上汽霍顿公司,股权结构为上汽集团51%、霍顿汽车集团49%。

可净利润上,上汽集团却不可能拿到51%利润。

拿净利润大头的是霍顿母公司。

霍顿母公司还有技术转让费、品牌使用费等额外收入。

合资车型需向霍顿支付技术转让费,占车型售价的10%。

如发动机、变速箱、车机等核心零部件,是由霍顿母公司提供。

这这些零部件利润,也得被霍顿拿走不少。

假设一辆售价10万元的合资车,

霍顿母公司可以获得10%技术转让费,也就是1万元。

零部件利润,霍顿母公司通过零部件供应,会额外获利约2万元;

若单车净利润为2万元,霍顿母公司持股49%,按股比,要分走9800元。

也就是说一辆10万元的车。

上汽霍顿与霍顿母公司的利益分配中,霍顿母公司通过技术转让费、零部件供应和股比分成综合获利,实际分走3.98万元。

占单车售价的39.8%。

比净利润还高。

上汽霍顿公司,获得单车净利润只有元。

还需要承担生产、销售等成本。

霍顿母公司拿走的利润,上汽霍顿3倍还多,妥妥的暴利。

这就是有技术和没技术的区别。

组装厂,费心费力的生产。

最后,大头都被技术公司拿走。

陈飞也是在看到合资报告之后,才明白后世为什么那些汽车厂商,都乐于和国内合资建厂。

这种赚钱方式实在太轻松。

…………

魔都和霍顿汽车配套厂商的合作洽谈,仅仅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基本敲定下来。

这个速度,让大陆官方都感觉不可思议。

在他们商谈外资合作中,这绝对是速度最快的一次。

上汽的高管,回想和大众几年的拉扯,说起来都是心酸血泪。

再想想和霍顿汽车的洽谈速度,简直感动的不行。

如果说之前的大众是亲儿子。

那现在绝对换成上汽霍顿汽车。

没办法,上汽霍顿投资首期投资,年产量就是上汽大众5倍还多。

关键还给他们带来几十家配套厂商。

和大众90%配件,从国外引进完全不同。

大众要是不改变,搞不好亲儿子变干儿子。

大众母公司,在得到霍顿干的好事,差的气炸。

大骂霍顿管理层是傻子。

难道不知道零部件进口,才是利润最大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