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百姓口碑(2 / 2)

周围的夫子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的讨论声在书院里回荡,仿佛也在传递着对圣上的赞美和敬仰。

而在一旁的学子们,则静静地倾听着夫子们的交谈,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圣上的宽容和大度,无疑给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仁德和胸怀。

街头巷尾,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百姓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正热烈地谈论着当今陛下的仁德。

“陛下对桓谭的宽容,可真是令人钦佩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感慨地说道,他的声音虽然有些低沉,但却充满了对陛下的敬仰之情。

“是啊,桓谭那样冒犯陛下,陛下竟然还能如此宽宏大量,这等胸怀,实在是罕见!”旁边的一位妇人随声附和道,她的脸上洋溢着对陛下的赞美之色。

“陛下如此圣明,必定会带领我们走向繁荣昌盛!”另一个人高声喊道,他的话语引起了周围人们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一群孩子们在人群中嬉戏玩耍,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热闹的场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但也能听懂大人们的谈论,他们的心中同样对陛下充满了敬仰之情。

在广袤的农田里,农夫们辛勤劳作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在田间穿梭,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然而,即使在劳作的间隙,他们也不忘谈论起那位高高在上的陛下。

一位农夫感慨地说道:“陛下的宽容真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仁慈啊!他不仅没有因为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一些小错误而惩罚我们,反而还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这样的陛下,真是我们的福气啊!”

另一位农夫紧接着附和道:“是啊,陛下就是我们的明君!他关心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努力耕种,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粮食,以报答陛下的恩德。”

周围的农夫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对陛下的赞美之声此起彼伏,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农田。

这股赞美之风并没有局限于农田之中,它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朝野上下,无论是公卿大夫还是贩夫走卒,每个人都在传颂着刘秀的圣明。

桓谭的《新论》依然在流传,但人们对它的解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人们认为这本书是在批判谶纬,但如今,人们却将其视为见证一位明君容忍异见的传奇。

在这个充满赞誉的时代里,刘秀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他的宽容和仁慈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激励着每一个人去追求善良和正义。

七日后,刘秀如往常一样上朝。朝堂之上,群臣异口同声地高呼:“陛下虚怀若谷,千古一帝,臣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