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桓谭疾书(2 / 2)

邓晨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他手臂一挥,那道火芒如同流星一般,划过营帐,瞬间将整个大帐点燃,熊熊的火焰迅速蔓延开来,眨眼间便将整个营帐吞没。

邓晨的余光瞥见卢芳在暗道中仓皇逃窜的身影,他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卢芳,你既然不敢与我一战,那就乖乖地回到你的草原去吧。”

卢芳亡命奔回朔方,立于城头,遥望常山方向熊熊火光。他握紧拳,指套“飞虎爪”被攥出深痕:

“邓晨,只要有你在,我卢芳,永不踏入中原一步!”

风起,火红映照着他狼狈的面容,像为这场败局,绣上最后一针。

开春三月,草原雪化,露出枯黄的草根。

卢芳躲在漠北石砦里,与鲜卑大人柯比能日夜琢磨破墙术:

-方案甲:铁头木鹅车,外包湿牛皮,防火箭;

-方案乙:飞爪钩网,十爪连环,专抠墙缝;

-方案丙:挖地道,从地下掏穿城墙。

他们操练四十天,撞坏三百根木头,抠烂一千张牛皮,终于——把木鹅车推得飞快,把飞爪甩得贼准,把地道挖得能藏老鼠。

卢芳信心爆棚:邓晨,你的水泥墙完蛋了!

日上三杆,邓晨还没起来,这几天太累了,突然接到了洛阳的使者,说是皇上要召见他。好不容易打发走了卢芳,本想消停几天,不想三弟又要召见,“到底什么事儿啊?”邓晨塞给使者一锭银子,笑着问道。

使者看银子的面子,就跟他透露一二。

原来,今年正月才过的时候,洛阳宫城的上空仍飘着稀薄的烟气。那是各地进贡的祥瑞被焚化后的味道——赤草、丹鹰、三足乌的标本,在火中噼啪作响,像向世人证明:火德未衰,汉运方隆。尚书台下,新拜议郎桓谭却掩鼻而过,他低声对随从说:“祥瑞烧得再多,也遮不住天下焦土的气味。”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时年五十七。鬓发已霜,却目光炯炯,喜着素白深衣,腰间仅悬一枚铜印,步行如风。建武初年,经大司空宋弘荐举,征为议郎,与杜林、郑兴等同掌“礼乐仪制”,实则负责整理图谶、符命。别人视之为美差,他却日日皱眉——那些绛帛上的“赤符”“赤伏符”,文辞粗鄙,逻辑混乱,却被称为“天书”,可决人生死,亦可定人富贵。

入夜,洛阳城南寓所。青灯如豆,桓谭据案疾书。案头堆满简牍:京房《易传》、董仲舒《春秋繁露》、民间《河图》《洛书》,以及光武亲颁的《赤伏符》副本。他每翻一简,即于旁侧以朱砂批“妄”“讹”“自相矛盾”数语,毫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