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打,连哪年开打的都不知道,只知道肯定是八十年代的事。
想获得比较准确的消息,只能指望维特罗夫耳聪目明一些。
话说……克格勃二总部的一撮人,悄咪咪的搞了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又以发展“触角”和行动经费为名义,搞到了一点卢布换美元的长期配额。
凭着这项有总部许可和备案的“秘密行动”,近几个月可是没少赚,维特罗夫这个计划制定者,稍微分了点油水,所得就非常可观。
男人不但能赚钱,还好吃好用的不断往家里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家庭氛围,比之前都和谐了太多……
这种大家都有得赚的情况下,如果以新的投机机会为理由,打探下老萨那边的动静……应该不会引起怀疑吧?
算啦。
现在手头资金充裕。
还是老老实实的,怎么稳妥怎么来吧,犯不着冒险。
关键,不敢表现出太高的“商业天赋”,一旦被派去经营商贸公司就麻烦了。
克格勃的技术档案室太庞大了,四层楼加两层地下室,满满的档案架和用大纸箱装着的,以吨为计量单位的技术资料和图纸。
别的都不说,只礼炮一号、四号和六号的资料,加一起就有十好几吨。
维特罗夫不是曲某人,手“摸”一下就完事了。只能在有机会时,通过他的眼睛,在有限的时间内一页一页的翻看。
二、三、五号礼炮空间站呢?
那三个是军用项目,和其他高涉密和特殊项目的资料一起单独封存。维特罗夫只能在有必要理由时,申请特别许可才能接触。
都不是急需的东西,主动创造机会有风险,被动等待时机的到来最稳妥……
相比于航天技术,曲卓现阶段对毛子的航空技术要更加感兴趣一些。
陆战装备,毛子可能确实只会造傻大黑粗的东西。但航空领域,毛子的设计人员在信仰大力出奇迹的同时,不但有技术上的天马行空,审美也是一直在线的。
比如,69年6月毛子航空工业部,根据科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的建议,启动的-25项目。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准备研发一种无需常规弹药,利用超音速飞行产生的音爆冲击波,摧毁地面目标的特种攻击机。
设计目标:低空50米高度以1.4马赫速度超音速飞行,用冲击波摧毁轻型建筑和装甲车辆。
一架产生的冲击波威力有限?
编队共振效应!
通过多机编队飞行,使冲击波叠加形成共振波,增强破坏力。
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研发的-25超音速音爆轰炸机
呃……
最先进的AL-21F发动机仅能提供1.15马赫的推力,无法满足设计需求,加装火箭助推器又大幅缩短航程,折腾了三年……项目终止了。
那不重要!
67年启动招标,72年正式立项,眼下已经完成所有理论与地面验证的“产品 70”工程,已经进入验证机试制阶段,最快明年就能试飞。
纸面设计完成后,要与老美的b-1A轰炸机做技术和性能比对,维特罗夫趁机看到了参数和图纸。
很可惜,曲卓不可能时时关注“工具人”的动向,错过了。
只通过维特罗夫的记忆,得知那是一架飞行速度达到2.3马赫,航程1.3万公里的新型战略轰炸机。
曲某人仅凭维特罗夫的记忆,就直接给那架飞机“定名”了,甚至连北约代号都“帮忙”想好了……
图-160,白天鹅。北约代号:海盗旗。
图-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