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脸色微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干笑两声:“呵呵,林先生,现代日报的那点亏损对我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要是没什么其他要紧事的话,我这边还有很多工作要忙呢,就不能继续招待林先生您啦。”
于海的话语中透露出明显的送客之意。
然而,林永康却并没有被于海的态度所影响:“于先生,您这可就有点太不近人情啦!我大老远跑来,您怎么能说赶人就赶人呢?咱们之间还是有合作的机会的嘛。”
于海心中一动,他对于现金的需求确实非常迫切,但同时他也不想轻易放弃对明报的控制权。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哦?什么合作机会?”
林永康见状,心中暗喜,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于海的兴趣:“呵呵,于先生,如果您需要现金,又不想失去明报的控制权,那您不妨考虑一下出售一部分明报的股份给我们。
您应该也在香江市场上听说过,我们对于收购股份可是相当大方的哦。
你与其低价卖给其他人,不如卖给我们,这样一来,你不仅能获得更高的资金,还能与我们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于海听了对方的话,停下了送客的动作,心中开始思考起来。
之前,他和黄鸿年讨论的价格是将 10%的明报股份以 1.8 亿的价格成交。
按照这个方案,黄鸿年将担任明报的主席,而于海则可以继续掌控明报的大权。
然而,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新的选择——将股份出售给王志远。
王志远开出的价格显然更高,这对于海来说无疑是一个诱人的条件。
但与此同时,他也不禁担心起来,王志远是否会在得到股份后,一步步吞噬整个明报呢?
毕竟,王志远的雄厚实力,在香江雄踞第一,自己能抵抗王志远的侵蚀吗。
于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更高的资金回报,另一方面是对明报未来的担忧。
他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
林永康凝视着于海,从他那稍显迟疑的神情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于海内心的忧虑。
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这些念头,然后微笑着开口:“于先生,您是否在担忧我们会将明报全部收购呢?”
于海听闻此言,猛地抬起头,目光与林永康交汇,心中暗叹对方竟然如此洞悉自己的心思。
的确,他对于明报被全部收购一事心存疑虑,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
林永康见状,嘴角微微上扬,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于先生,您大可不必如此担忧。
难道您对自己的实力缺乏信心吗?我们完全可以在收购合同中明确注明,给予您回购条款。
也就是说,将来当您获得足够的收益后,完全可以按照当时的市值回购属于您自己的股份。
这样一来,您就无需担心会失去对明报的控制权了。
于先生,您难道对自己没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