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厂长,田野调查嘛,就是学术性的问题多了些,实际上可能根本无法解决厂子的各种问题。
同学们只待了几天,问了些问题,对于这么复杂的一个厂的运营那是管中窥豹。
回去后,我会把同学们分组调研的结果总结起来,最终再汇总成一个调研报告。
总结出来的也不一定有什么指导性意义,不过我会邮寄给您一份,也算是有始有终吧。”
话李剑垚说的算是谦虚又谨慎,意思是你们的烂摊子老子不关注,也不会给你捅开,相信今天老齐叫自己吃饭也是有这方面的顾虑。
至于说员工安置以及合并二厂、三厂带来的退休金的问题,之前在车上的时候就已经阐明了。
如果老齐能在大会上提议相对公平,那李剑垚也算他是一条汉子,在国棉厂面临改革的时候,只要他来找,自己也不是不能帮他一手。
但估计他也想不到李剑垚有这个能力和渠道。
“我个人来说,还是希望上面也好,科研院所也好,多来调研的,至少证明我们厂还是比较受关注的。
实话说,我们那些个去京城学习的厂子,都是行业里过的不太好的,上面也是想敲打敲打。
这不回来没多久就要做合并二厂和三厂的方案,我们现在在职的就6000多,合并了之后直接突破一万人,这么多人等着吃饭呢,无论做什么都要小心,饭碗才是第一位的。
我也知道厂里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可以我一人之力,怕是困难重重。
我一把老骨头了,看到这么多年轻的孩子们认真向上,倒也想为厂子再拼一把。
回去我就写报告,无论外汇批多少,批还是不批,最起码我自己做了。
说实话那些个设备,有的都快赶上我的工龄了,早该换了!”
“有您这样想着厂子,想着工人的领导,国棉厂败不了!”
李剑垚提起酒杯,又跟老齐喝了一口。
至于申请也好,提案也罢,现在提通过的几率并不高。
所以李剑垚也不好顺着他的话说些什么,自己只调查,管不了别的,这就不单纯是钱的事。
“你们回程的火车票我让厂办的同志买好了,不愧是京大,两个车厢120多张铺位,铁路说给办就办了。”
“多谢齐厂长了,主要是您有这个面子,票钱我得给你,可不能推辞!”
李剑垚自然不会傻到跟他说在京城
“迎来送往,这都是应该的。”
“可别,我们是有预算的,这钱不能让您这边掏,回去我对不上账了,热闹可就大了。”
车票往返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李剑垚写了张支票给老齐。
至于他怎么处理那就是他的事了。
第二天,一行人再度登上火车。
连着名的黄鹤楼也没去看看,因为这时候这时候根本就没有古楼了,从80年开始立项,到85年才复建以后看到的那个黄鹤楼。
所以书里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只在有楼的时候才能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