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无声的孤立(2 / 2)

姚星亮回到办公室可以说心情非常好。

郑春平开始打压李仕山是自己非常乐意看到的。

而且,李仕山这次算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他最头疼的、可能影响文明城市评比的拆迁户闹事问题,被李仕山和郑春平的“两月之约”暂时压了下去。

只要平稳度过这关键的评比期,后面拆迁户再怎么闹,那也是郑春平和李仕山之间需要头疼的烂账了。

而且,到那个时候,让李郑两人斗的两败俱伤,自己说不定还能收获不少政治资源。

随着常委会结束,李仕山被郑春平一系人打的“体无完肤”的消息,就迅速吹遍了安江官场的每个角落。

在这个最讲究现实的地方,风向的转变往往只需要一个信号。

作为李仕山秘书的福进,对于这种变化感受的最明显。

首先体现在汇报工作上。

原本,因为李仕山分管党建、党校工作。

虽然算不上最核心的经济、城建领域,但前来他办公室汇报工作、请示问题的部门一把手也是络绎不绝,电话也总是响个不停。

尤其是李仕山刚来时展现出强硬手腕,赢得不少基层好感后,不少人更是抱着“烧冷灶”的心态,表现得异常积极。

可现在,李仕山办公室的门庭明显冷落了下来。

书记分管的党建这块,之前几个对他非常殷勤的部门一把手,比如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现在也变成了公式化的每周一趟。

他们依然会准时出现在李仕山办公室,带着准备好的材料,言简意赅地汇报本周工作。

对于李仕山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谨慎而保守,绝不多言一句,汇报完毕便礼貌告辞,绝不久留。

那种感觉,仿佛李仕山这里只是一个必须走过的流程节点,而非一个能够决定他们前途的权力中心。

文件传阅和会议通知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一些原本应该第一时间报送给他知悉或阅示的文件,送达的时间明显滞后了。

某些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会议,福进有时甚至是在会议即将开始前,才收到正式的通知,让他几乎没有时间准备。

这种技术性的“疏忽”,背后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

在一些人眼中,这位李副书记的意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秘书福进将这些细微的变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时会委婉地提醒李书记。

可李仕山却总是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在意,脸色平静如常,仿佛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批阅文件,参加必要的会议,下基层调研,只是话语比以前更少,眼神也更加深邃难测。

官场的弱肉强食,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

李仕山就因为常委会上的“失利”和被郑春平的打压,立刻就被所有人边缘化。

这无声的孤立,比公开的对抗,更让人感到窒息。

因为他会让你感受到,你的影响力和权力在悄然流失。

这对于任何一位久居“高位”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似乎所有人都在等,李仕山会就这样彻底变成透明人,还是受不了这样的处境,离开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