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新施瓦本(1 / 2)

伦敦克拉里奇酒店的顶层套房,仿佛成了风暴眼中那片诡异的宁静之地。窗外是这座古老都市一如既往的阴郁天空,而室内,李安然肩头的伤在精心护理下已无大碍,只是这场精心策划的重伤戏码,仍在欧洲乃至全球的暗黑世界与金融圈层里,持续发酵着余波。

李安然没有浪费这用伤痛换来的宝贵窗口期,在周杰和安娜的协助下,他远程指挥着两条并行的战线。

一条是韦伯在苏黎世,依托郭玲燕提供的庞大金融网络,进行的万塔计划资金转移。

另一条则是以米哈伊尔、大安德烈、阿廖沙为首的武装与情报力量,在欧洲地下世界进行的精准清洗与情报攫取。

“老板,韦伯那边传来消息,第一阶段一千二百亿美元已成功经由十七个主要路径,超过三百个中间账户,注入马岛金融自由区和我们在香江、新加坡的指定账户。”安娜汇报时,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动,竟能在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眼皮底下,近乎无声无息地完成。

李安然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渐渐亮起的街灯,脸上并无喜色。“顺利,是因为有人希望我们顺利。”他缓缓道,“肯特和伯施需要这笔钱稳定国内,自然会动用资源为我们扫清障碍。而我们的对手……他们此刻的注意力,恐怕更多地被大安德烈他们在伦敦街头的血腥吸引了。”

周杰递上一份刚解码情报:“米哈伊尔他们在苏黎世郊外拦截的那次会面,录音分析有了初步结果。那个BIS的中层官员,提到了一个代号方舟的项目,似乎与深海资源勘探和非传统能源有关。而那位卢森堡的银行家,则在抱怨近期多个离岸账户受到异常监控,资金流转困难。”

“方舟……”李安然重复着这个代号,眼神微凝。

这与他之前在印度洋海影号事件中遭遇的、以及黄秋平提及的利维坦计划,隐隐形成了呼应。他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似乎与海洋深处、与远超当前公开科技水平的技术有关。

“告诉米哈伊尔,重点追查方舟。还有,让阿列克谢的团队深挖BIS内部与方舟项目相关的所有资金数据流。我有预感,这不仅仅是金融游戏。”李安然下令。

“明白。”安娜迅速记录。

就在这时内部通讯器响起,是酒店安保负责人的声音:“李先生,有一位自称是罗德里格斯博士的访客,没有预约,但坚持要见您。他出示了……国际红十字会的证件,以及一份旧德意志帝国鹰徽印章的文件副本。”

国际红十字会?旧德意志帝国文件?李安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在这个敏感时刻,这样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显得格外突兀。

“带他到小会客室,严格安检。”李安然沉吟片刻后说道。

片刻后,在小会客室内,李安然见到了一位年约七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圆框眼镜的老者。他穿着合体的旧式西装,气质更像是一位老派的学者,而非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

“安然李先生,冒昧打扰,请原谅我的唐突。”罗德里格斯博士起身,用带着德国口音的英语说道,举止从容不迫,“我是国际红十字会历史档案与特殊项目调查部的负责人,埃伯哈德·罗德里格斯。”

“罗德里格斯博士,请坐。”李安然示意对方落座,自己则在主位坐下,周杰和安娜一左一右站在他身后。“不知博士此行,有何指教?”

罗德里格斯从随身携带的旧皮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份复印文件,推到李安然面前。“李先生,我们部门负责梳理和解密红十字会历史上一些……未能完全公开的档案。最近,在整理1945年前后的档案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可能与您近期遭遇有关的线索。”

李安然拿起文件,上面是德文打字机打出的内容,夹杂着手写的注释和那个醒目的帝国鹰徽。他粗通德文,能看出这是一份关于某种生物适应性深海维生系统的初步设计蓝图和人员转移记录,签署日期是1945年4月,地点是但泽港。

“博士,我不太明白。”李安然放下文件,目光锐利地看向对方,“这份六十年前的德国技术文件,与我何干?”

罗德里格斯推了推眼镜,声音低沉而清晰:“李先生,您不觉得,海影号在印度洋遭遇的、那种能精准致人昏迷的神经声波武器,其技术思路,与这份文件中提到的次声波生物效应控制部分,有某种……相似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