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绍宋详细大纲(2 / 2)

每一级官员都有明确的职责和待遇,品级越高,权力越大,待遇也越优厚。

其二,官署机构设置。

二府三司制:宋代为削弱相权,加强君权,实行了‘二府三司制’。

在这一制度下,宰相执掌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军权,三司分割财政大权。

三个机构权力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而最终的大权则握在皇帝手中。

中书门下,即东府:历史上为最高行政机构,是宰相和副相的办公处。

它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是宋代朝廷的核心机构之一。

后来,在小说中中书门下被合并,但在历史上它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都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与秘书省,在宋代被赵玖将四省合一后称为都省。

都省由东府宰相总揽政务,统领六部、九寺、五监、六院等机构,有资格御前公议军政大事。

枢密院,即西府:作为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枢密院掌管着军权及军令。

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虽然拥有出兵之权,但却无用兵之力,实际军事指挥权在皇帝或御营手中。

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是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

长官为三司使、副使,负责国家的财政收支和经济管理。

御史台:作为宋代的监察机关,御史台负责纠察官邪、肃正纲纪。

御史官的职掌范围广泛,上至宰相、下至一般小官都在其监察弹劾之列。

御营:御营原属西府枢密院,但赵玖废除三衙后,使权责归于御营。

此后御营权责合一,同时拥有‘发兵之权’和‘用兵之力’,成为宋代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翰林学士院:作为文职机构,翰林学士院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

它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的聚集地。

内侍省: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总机构,负责宫廷内务的管理。

另设入内内侍省以统辖亲信宦官,但因二者权责重叠,后被赵玖改革合并为内侍省。

御前班直:作为御前当值的禁卫军,御前班直听命于皇帝本人,是宋代宫廷的重要守护力量。

鸿胪寺:作为九寺之一,鸿胪寺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

后来,赵玖还安排它同时负责发行邸报,扩大了其职能范围。

邸报院:随着邸报业务的越来越重要,这一业务最初转给枢密院负责发行,但最后被单独分出来设立了新部门——邸报院。

胡铨曾担任邸报院的编修。

皇城司:作为宋代的‘特务情报机关’,皇城司在赵玖到南阳后被重新建立起来。

初期仅专职探事职责,由赵玖亲命杨沂中为长官,后来逐渐发展壮大。

秘阁与公阁:在与金人议和期间,朝政处置一律由宰执与中枢官员处置,每日秘阁一会商议大局。

而公阁则是虚的秘阁,是为了给予一些需要封赏但又不能给予实权的人所设的荣誉身份。”

高传龙感叹道:“好干的网文干货啊!”

系统女神歉意道:“我知道讲的不够生动,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