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刚出村口,就见三大爷背着个布袋子,踩着露水往这边赶。“等等我!”他喊着,快步追上驴车,袋子上还沾着点白盐粒,“我跟你们一块去,顺便算算买白菜的账,别让那卖菜的糊弄了。”傻柱赶紧停下驴车,伸手把他拉上来。三大爷坐稳后,从布袋里掏出个小算盘,噼里啪啦打了几下:“按市价,今年白菜两毛五一斤,咱要存二十颗,一颗算五斤,总共一百斤,该给二十五块。不过我跟那老李头熟,让他再添两颗,凑一百一十斤,咱就给二十五,不吃亏。”
槐花坐在褥子上,听着三大爷算账,手里的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勾出他拨算盘的样子。三大爷的手指关节有点肿,大概是常年打算盘磨的,算盘珠子被磨得发亮,每颗上面都有个浅浅的指印。傻柱在前面赶驴,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驴脖子上的铃铛“叮铃”响,和着算盘声,倒像支热闹的晨曲。
到了集市,天刚蒙蒙亮,菜摊前已经围了不少人。老李头正蹲在地上捆白菜,见他们来,笑着直起身:“三大爷,您可算来了,给您留着最瓷实的,个个包心!”三大爷凑过去,拿起一颗掂了掂,又用手指按了按菜帮:“我瞧瞧,这颗得有六斤半,那颗五斤出头,不均匀啊。”他掏出卷尺,往白菜上一量,“你这菜帮厚度够,就是有两颗叶子黄了,得给我再让两毛。”老李头拗不过他,只好笑着应了:“行,您说啥就是啥,谁让您是咱村的账精呢。”
傻柱忙着往车上搬白菜,每颗都用草绳捆得结结实实。槐花站在旁边画,笔尖在纸上跳跃:傻柱弯腰搬菜时,后颈的肌肉绷得紧紧的,蓝布褂子被汗浸出块深色;老李头蹲在地上抽烟,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三大爷站在秤旁,眯着眼看秤星,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动。画着画着,她忽然发现傻柱的裤脚沾了片白菜叶,嫩黄的,像只蜷着的小蝴蝶,便伸手替他摘了下来。傻柱愣了一下,脸倏地红了,挠挠头继续搬菜,脚步却比刚才轻快了些。
买完白菜,三大爷又拉着傻柱去买盐。盐铺的掌柜是个胖老头,见三大爷来,赶紧搬出个粗瓷缸:“新到的海盐,晒得透,腌菜最香。”三大爷抓起一把闻了闻,又捻了点放嘴里尝:“咸度够,就是颗粒大了点,得再碾碾。”他跟掌柜讨价还价,最后按八折买了十斤,临走时还让掌柜多给了个盐罐,说是“凑整”。傻柱扛着盐袋子跟在后面,忽然回头对槐花说:“等会儿给你买糖画,昨天小宝说街口新来个画糖画的,手艺好。”
槐花心里一动,刚想点头,就见三大爷回头瞪了傻柱一眼:“买那玩意儿干啥?甜腻腻的,不当饱。省着点钱,冬天还得买煤呢。”傻柱挠挠头,没敢再说话,只是偷偷给槐花使了个眼色,意思是等会儿绕路去买。槐花忍不住笑了,低头在画纸上画了个小小的糖人,举着根细竹签,像在朝她笑。
往回赶时,驴车慢悠悠地晃。三大爷靠在白菜堆上打盹,嘴里还嘟囔着“多给的两颗白菜够吃三顿”。傻柱把缰绳递给槐花,让她试试赶驴。槐花攥着缰绳,手心有点汗,驴倒乖,顺着她拉的方向走,铃铛响得更欢了。“你看,”傻柱在旁边说,“它听你的。”槐花抬头看他,晨光落在他脸上,把绒毛都染成了金的,鼻尖还沾着点白盐粒,是刚才搬盐时蹭的。
快到村口时,傻柱忽然勒住驴:“等我会儿。”他跳下车,往旁边的巷子跑,没多久手里举着个糖画回来,是条腾云驾雾的龙,糖色透亮,在阳光下闪着光。“刚才绕路买的,三大爷没瞧见。”他把糖画递给槐花,额头上还冒着汗,“快吃,化了就不好看了。”
槐花咬了口,甜丝丝的,糖香混着晨光的暖,在舌尖漫开来。她举着糖画,让傻柱看画纸上的小糖人:“你看,我早画好了。”傻柱凑过来看,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画得真像!比买的还好看。”三大爷被吵醒了,揉揉眼睛问:“啥好看?”傻柱赶紧把糖画往槐花身后藏,笑着打岔:“没、没啥,说三大爷您刚才打盹的样子,像庙里的弥勒佛。”三大爷“哼”了一声,又闭上眼,嘴角却偷偷翘了起来。
驴车进了院,张奶奶正站在门口等,手里攥着块布:“可算回来了,我把腌菜的缸刷干净了,就等白菜呢。”傻柱和三大爷搬白菜,槐花帮着把盐倒进石碾子旁的盆里。三大爷说粗盐得碾细了才入味,傻柱便推着碾子转,石碾子“咕噜咕噜”响,盐粒在碾盘上慢慢变成白花花的粉。槐花蹲在旁边画,看傻柱的胳膊随着碾子转动,肌肉一鼓一鼓的,额上的汗滴落在碾盘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张奶奶在缸底铺了层盐,撒了把花椒:“傻柱,把白菜切了,顺着纤维切,腌出来脆。”傻柱应着,拿起菜刀“当当”地切,白菜帮子切得匀匀的,像块块白玉。槐花忽然发现,他切菜时左手手指会蜷起来,避开刀刃,大概是小时候切伤过。她想起去年他给小宝削木剑,不小心割破了手,还是她找的布条给他缠的,当时他的脸比手上的血还红。
三大爷蹲在缸边,指挥着放白菜:“一层菜,一层盐,按紧实了,不然容易坏。”他边说边往菜上撒盐,每撒一把都数着数:“一、二、三……这层二十把,不多不少。”傻柱把切好的白菜抱过来,一层层码进缸里,码一层就用石头压住。张奶奶在旁边烧热水,说等会儿要浇在菜上,杀杀杂菌。
槐花的画纸上渐渐堆满了东西:石碾子上的盐粉,缸里的白菜,三大爷的算盘,还有傻柱沾着菜汁的手。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纸上投下格子纹,把这些琐碎的画面串在一起,像串浸了暖的珠子。傻柱忽然直起身,往她手里塞了块刚切的白菜帮:“尝尝,甜的。”槐花咬了口,脆生生的,带着点土腥味,却比糖画还让人踏实。
中午吃饭时,张奶奶蒸了红薯,甜得流油。三大爷边吃边算:“今天买白菜花了二十三,盐五块,来回驴车草料一毛,总共二十八块一。腌出来能吃四个月,平均每天两毛三,划算。”傻柱给槐花剥了个煮鸡蛋,蛋壳剥得干干净净,像块白瓷。槐花咬了口,蛋黄流心,混着点酱油香——是傻柱特意往水里加的,知道她爱吃这样的。
下午,傻柱去给驴铡草,槐花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看。铡刀“咔嚓咔嚓”响,草段飞得整齐,像被尺子量过。傻柱的额头上缠着块蓝布帕子,是张奶奶给他的,怕汗流进眼里。槐花把帕子的结画下来,打得歪歪扭扭的,像个没睡醒的蝴蝶结。
忽然,驴棚那边传来“哐当”一声,傻柱赶紧跑过去看,原来是驴踢翻了料桶,玉米粒撒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捡,手指被玉米硌得发红。槐花跑过去帮忙,两人的手不小心碰到一起,像触到团小火苗,都赶紧缩了回去,却又忍不住偷偷笑。三大爷拄着拐杖过来,看见满地玉米,心疼得直咂嘴:“这得有二斤,够驴吃两顿了!傻柱你咋不把料桶拴牢点?”傻柱低着头嘿嘿笑,手里的玉米却捡得更勤了。
捡完玉米,傻柱去修料桶,槐花坐在旁边给他递钉子。他的手指粗,捏着小钉子总捏不住,槐花便帮他扶着,指甲轻轻碰到他的指腹,像碰着块温热的石头。“你看,”傻柱忽然说,“这桶修好了,能用到开春。”槐花抬头,正撞见他的目光,像盛着两汪水,亮得晃眼,赶紧低下头,假装看手里的钉子,耳尖却热得发烫。
傍晚,三大爷又在算账,算盘打得噼啪响。张奶奶在纳鞋底,线在鞋底上绕出密密的圈。傻柱在灶房烧火,火光映着他的侧脸,下巴上还沾着点锅灰。槐花翻开画夹,把白天的画面补完:驴车上的白菜堆得像座小山,三大爷的算盘珠子闪着光,傻柱递糖画时,手背上的青筋轻轻跳着。画到最后,她在角落画了颗小小的玉米,黄澄澄的,像个藏起来的秘密。
夜里,槐花躺在床上,听见窗外的风声。傻柱大概在给驴添夜草,铡草的声音远远传来,“咔嚓,咔嚓”,像在数着什么。她摸了摸画夹里的那颗玉米,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缸里的白菜,刚开始是生涩的,腌着腌着,就会慢慢透出甜来。而那些藏在琐碎里的暖,像三大爷算不清的账,像傻柱递过来的白菜帮,像张奶奶纳鞋底的线,缠缠绕绕,把日子织成了块厚实的布,裹着人,不冷。
第二天一早,槐花刚起来,就见傻柱蹲在院角,往土里埋什么。她走过去看,是颗发了芽的红薯。“张奶奶说,这芽能长出新红薯,”傻柱指着土坑,“等明年春天,就能收一筐。”他的手指沾着泥,在土里扒拉着,眼神亮得像藏了星子。槐花蹲下来,帮他扶着红薯苗,泥土的腥气混着点红薯的甜,漫进鼻子里。
三大爷背着布袋子从外面回来,见他们埋红薯,又开始算账:“一颗红薯苗收五斤,十颗就是五十斤,够吃一个月。比买划算多了。”他蹲下来,用手量了量坑的深度:“再埋深点,不然冻着根。”傻柱赶紧往坑里添土,三大爷在旁边指挥,两人的影子在晨光里挨得很近,像棵长了两个头的树。
槐花拿起画夹,笔尖在纸上飞舞。她想把这画面画下来:傻柱沾着泥的手,三大爷的卷尺,土里的红薯苗,还有风里飘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暖。画着画着,她忽然笑了——原来日子不用算得那么清,像傻柱埋红薯似的,埋下点盼头,就总能长出点什么来。
傻柱忽然回头,看见她笑,也跟着笑:“你笑啥?”槐花摇摇头,把画夹往身后藏:“不告诉你。”阳光落在她脸上,把睫毛的影子投在画纸上,像片小小的云,轻轻盖在那颗埋在土里的红薯苗上,藏着个关于春天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