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之师,惊弓之鸟,我们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配合守备兵镇自西郡北上的其他兵马,一鼓作气歼灭汪军,随后向他们传达了立即出发、向东进攻的命令。
雄鹰南营接到的任务是以突击战车从北线冲过去,快速突击,压迫侧翼,攻到敌军后方,遏住咽喉要道,阻击汪军北窜、东逃。
他们这一组两个突击营、两个装甲步兵营、一个自行中炮营、四个后勤营协同作战,保障三到五天所需的充足给养和弹药,空中力量配合支援。
这次是速度第一,装甲运输车全部调用的轮式,由南军副指挥使徐聪明任前敌指挥,随军行动。田土全指挥另一组从中线突击切割敌军,打乱汪军部署。
守备兵镇会派武定军、武康军、武成军、武宁军等在东线快速策应合围,中线集群还会空投步兵支援,加上先前进入包围圈的那些精锐穿插分队策应,多线合击,必要重创汪军,争取实现歼灭。
徐聪明留下李振等营司马开会,制定战术及加强各部协同配合,完善遭受电子打击后可能失联等意外情况下的应急方案等。
种来等营校尉则赶回去指挥兵马拔营,准备出发。
现在大军体系完善,官长众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不像以前,曲长可以直升营司马,营一级也很少设营校尉一职,现在都得在营校尉的岗位上锻炼,协助指挥,直到可以胜任营司马、有足够战功为止,相当于多了一道坎。
其他营的营校尉都是协助指挥,他不一样,因为李振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实他才算雄鹰南营的真正指挥者,他明白清平子这样安排的用意,雄鹰南营的战功主要得算他的脑袋上,对快速晋升有好处。
别说高层将领,他们这些中层官长也已看的很明白,平藩打到这个份上,清平子所谓的“摧枯拉朽”不断上演,已经看到战争结束的脚步正在靠近,就在眼前,如果不能在平藩结束前爬上去,以后就难了。
他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作为一个初上战场贪生怕死锤炼到现在身经百战的官长,是一个写入雄鹰学院“教材”的典型代表人物,还曾叫他到学院给那些后来者演讲,谈谈转变的心路历程,因此便出了名。
出名有出名的坏处,别人都盯着你,好处也很多,影响力有,提拔这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照顾,加上又是亲信,如果战功上没有问题,拥有提拔的优先权。
随着战事接近尾声,他的目标已经从军指挥使降为了军级将领,还要跳两级,非得立几次大功不可,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所以很努力。
他需要先送李振上去,接过营司马的职位,才有机会仰望将领,二人其实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要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