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是个实干派。
既然辛屈这边准许他对一些绵羊进行买卖,第二天他就上了市集,开始调查北平府附近的一些暗地里私下交易。
这些绵羊虽然是辛屈从西域带回来的。
但这几年乌桓属国也有进行留种,就是他们的豢养方式比较粗糙,也没有跟辛屈这样专门安排留种、饲育、筛选。
所以有些时候会有一些往返两地的商人,将北方的绵羊带进来,打一个时间差。
既然接下来要垄断绵羊的贸易,他自然不可能让关外的绵羊流进来。
走了一圈,看到了好几个势力的摊子,确实挂着绵羊的招牌。
都说这是关外来的好羊,可以养大采毛织布。
但阿启调查了一圈发现,这些商人的羊圈里,没有母羊,全是公羊。
而且小户基本没人来采买,只有一些听到风声的贵族,比如以前各个部落的嫘们,他们的家人在货比三家,其他人都不想冒这个风险。但就算是这样,成交的单数也很少,因为没有母羊用以交易,买来的公羊死了就没有补充了。
很明显,乌桓属国的那些贵族也不是傻子。
母羊才是财产积累的根基所在,公羊留下最健壮的几头就行,这样他们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得产出。
走了一圈,阿启微微挑眉。
看来他之前卖老迈母羊的计划,可以停一下,专门发卖公羊就行。
至于原来的老迈母羊,可以卖给国内的一些贵族,进而从他们手里弄来自己需要的东西。
比如,劳动力、试验地。
辛屈要他研究一下水利建设的工程,这个玩意儿肯定得有一些试验地。
官家的产业现在基本上是水利最好的。
想要研究水利建设,以及一些种子的配合推广,不给点好处,那些贵族不见得会同意。
毕竟农业社会就是这样,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轻易改换作物。
因为对于规模有限的自耕农来说,换种作物,万一绝收,税赋交不起倒是其次,关键是会饿死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小户一般是不会搭进来的。
“到头来,还得跟这些大贵族合作。”阿启微微皱眉。
用老迈的母羊去跟他们合作,然后用司农府的名义,帮忙驯养的同时,也强制控制他们买卖流向。
让他们享受一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他们不会轻易伤害司农府的利益。
权衡片刻,他吐出一口浊气。
若是十几年前,他或许会对自己生出的想法,感到厌弃自己的举止。
但现在,他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前两代有辛氏族长了。
他是燕国的大贵族之一,更是司农府的大司农,需要为了整个燕国的发展规划走。
相较于绵羊的普及,这个能吃个三五十年就顶天了。
总有一天,南方各个势力在见识了绵羊的好处,定然会有想法,有想法总会开始尝试驯化与繁衍。
更重要的是燕国能从西边弄来这些绵羊,没道理他们弄不来。
如此,阿启彻底下定决心。
既然屁股已经坐在了位置上,他就不可能继续跟以前一样别扭。
转身回到司农府,以大司农的名义,对京城附近的大小勋爵,发了照会,让他们集中开会。
农业是中原国家的命脉,这是谁也没办法避开的。
所以在司农府职能方向,就类似于秦汉时代的治粟内史,拥有对幽州全境的大小官员直接照会的特权,同时在京的官员,也都得安排负责农业生产的家臣,配合司农府的工作。
几乎可以说,司农府管理的是封建农业社会的国家钱袋子,类似于财政部部长,也叫财神爷。
隔壁的司徒府,也没有阿启的权柄。
召集来之后,阿启让人牵了一些老迈母羊说:“绵羊,都知道的。这玩意儿有点精贵不好养活,但只要养好了,一头十几年内都能产毛。
你们眼前这些,都是七年左右的母羊。
司农府的收入,不足以全然支撑它们的生长,所以要准备将它们淘汰。
但绵羊的价值还是很大,尤其是咱们有混纺的技术,配合一些特殊的纤维,就能织造特殊的绫,绫可是在冬天能防风的好布料。
每到冬天,市面上一匹麻绫,能顶得上一千钱。
这要是混纺的,最少两千吧。”
众人闻言,也都面面相觑。
“阿启,你怎么也学了主君的罗圈话,绕口。有什么要求,你直接说。”
“就是!这可不像你!”
一些与他相熟的人,也是头疼这些话,赶紧打断,直入正题。
“行,既然你们都说了,那我就直说。淘汰下来的母羊,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归处。它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要是能留种下来,来年你们也能获得一批羊羔用来繁衍。
司农府这边可以免费给你们。
但你们必须配合司农府的战略。
比如腾出一些地,或者出借一些人,帮司农府完成一些工程。
当然,也不会多要你们的消耗。我能保证的是,先跟司农府合作的,等下一次从各地弄来什么好东西,能产出大价钱的作物,会优先供给合作伙伴。
不说其他,光是最近在研究的新麦,你们肯定有消息知道亩产至少增产了一成。
等过几年稳定了,说不定就能增产三四成。
这样的种子,你们不想要吗”
众人一听,各个目光闪烁。
自打辛屈将耕战绑定,再加上嫡长子继承制的推行,直接导致了若是贵族还活着时,没办法给儿子捐输出一个不更,下一代就得跟着贬值,渐渐沦为贫民。
要知道,辛屈设计的等级制度,徭役只有不更爵位才能钱避免,其他人必须直接参与。
随着他们的繁衍,十几年下来,家中普遍七八个孩子。
七八个孩子,只有一个能继承爵位,其他的只能从头开始,或者捐输。
虽然他们都是大贵族,但这些年奴隶数量被辛屈控制得很好,他们就算有一堆的空白名额,但只要不能从战场抢回来足够奴隶。如此一来,耕地数量就有限,产出也不够。
很多贵族的财力,只能供养几个庶子到不更爵位,剩下的全然没有机会。
而且供养太多了,嫡长子的母族会不高兴,已经有些家族内部闹出了不少矛盾,甚至刀剑相向,爆发灭门惨案。
如此一来,大家也没表面上看的光鲜亮丽。
日子还是苦,也就比以前还是部民、奴隶的时候好一点。
但还不够。
他们也不想儿孙继续过苦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