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战争扶贫(1 / 2)

当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哈贝斯库勋爵到来的消息传到谢夫凯芙扎太后耳中,她是茫然的。

此时谢夫凯芙扎太后所在的是还未建成的多尔玛巴赫切宫,或者说是被迫留在君士坦丁堡以稳住人心。

谢夫凯芙扎太后对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力要比她自己想象中弱的多,在君士坦丁堡之战之后英国人没费多少力气就留住了她。

英国人对于谢夫凯芙扎太后秘不发丧的做法十分认可,所以穆拉德五世现在还处于“患病”状态。

不过由于一些特殊原因,谢夫凯芙扎太后也处于一个被半架空的状态,所以她对外界发生的事情并不清楚。

谢夫凯芙扎太后已经本能地感觉到危机,毕竟两国是世仇,而且奥地利和俄国是盟友关系。

但当哈贝斯库勋爵说明来意,并递交奥地利帝国的最后通牒时谢夫凯芙扎太后实在忍不住大笑起来。

“贵国皇后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我真没见过比贵国更加无耻的国家了!

俄国人为了夺取我国的土地和资源尚且敢真刀真枪地上阵,贵国只动动嘴皮子就想要来瓜分我国的财产吗?”

哈贝斯库勋爵怒斥道。

“苏丹娜请不要含血喷人!贵国究竟做没做过,您最好先调查清楚再下结论。

如果奥斯曼帝国不能交出凶手,并给我们奥地利帝国一个交代,我保证您会后悔的!”

哈贝斯库勋爵虽然表面上愤怒,但内心其实非常不屑。

他觉得谢夫凯芙扎太后已经疯了,这种恼羞成怒的发言不会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反而会把奥斯曼帝国唯一的生路堵死。

不过此时谢夫凯芙扎太后可管不了那么多,她被英国人当成棋子,被自己的大臣架空,就连自己的儿子都死的不明不白。

谢夫凯芙扎太后觉得自己是被软禁在了伊斯坦布尔,现在奥地利人又想来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她真的忍不了了。

“我们奥斯曼帝国没有做过!即便做过也不会把人交给你们这些卑鄙小人!

你们想要我们的土地有本事就自己来取!保证让你们有来无回!”

谢夫凯芙扎太后的威胁在哈贝斯库勋爵眼中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他甚至都懒得废话,毕竟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哈贝斯库勋爵脱帽行礼。

“那么我们来日方长。”

说完哈贝斯库勋爵便转身离开,结束了这场简短的谒见。

闻讯而至的斯特拉特福子爵头是懵的,他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变成这样。

英国方面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次袭击案,国会甚至为此通过了一个特殊议案,那就是通过和平方式瓜分奥斯曼帝国。

虽然之前俄国人没有接受英国人的提议,但英国内阁觉得奥地利帝国很有可能会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奥地利人似乎不怎么想参与战争。

英国便可以通过奥地利来促成和谈,这样一来英国就能减轻一个包袱,并在保证己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安全退出近东战争。

没错,事实上此时英国对于近东战争期望值已经很低了,只要能全身而退就已经知足了。

斯特拉特福子爵也这样认为,他觉得想要让奥地利人坐下来谈判并不难。

至于已经山穷水尽的奥斯曼人斯特拉特福子爵压根就没在乎过,他觉得只要稍加忽悠就能将这盘菜端上桌,对方甚至还要谢谢自己。

这并非是斯特拉特福子爵自大,而是历来如此,尤其是此时此刻说他是奥斯曼帝国的太上皇也不为过。

然而就是他压根瞧不起的一个女人把他原本布置好的计划给毁了。

斯特拉特福子爵理所当然地认为谢夫凯芙扎太后会示弱,而奥地利帝国会和往常一样寻求所谓的兵不血刃。

这样一来他就能把英国在近东的局势盘活,结果谢夫凯芙扎太后莫名其妙的强势似乎激起了奥地利方面的愤怒。

让奥斯曼交出凶手,并给出一个交代。这怎么可能?!

奥地利人出的明显是一道送命题,哪怕是真做了也没人会承认这种事情。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选择避而不答,谢夫凯芙扎太后选择最激烈的方式——激化矛盾。

“果然选择架空那个疯女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斯特拉特福子爵叹了口气,一旁的副手问道。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奥斯曼人把事情搞砸了...”

听到此话斯特拉特福子爵的眉头不禁比之前拧得更紧了。

“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没用吗?”

副手十分诧异地问道。

“大使先生,我不明白您什么意思。”

斯特拉特福子爵显得更加失望。

“您还不明白吗?我在说您啊。奥斯曼帝国那个老妪反对又如何?跳过她不就好了?”

副手立刻就明白了斯特拉特福子爵的意思。

“原来奥斯曼人的态度根本就不重要。”

“那您还等什么?还不快去请哈贝斯库勋爵?”

斯特拉特福子爵说完副手才恍然大悟连忙去追已经离开皇宫的奥地利帝国使团。

“真是没用!”

斯特拉特福子爵的脸上依然阴云密布,看来事情似乎并没有他说的那么轻松。

事实上想也知道没有奥斯曼帝国这个饵,奥地利帝国这条大鱼哪有那么容易上钩。

即便奥地利帝国上钩,英国人的计划也只完成了一半,他们还要用奥地利帝国这条大鱼去和俄国熊换熊掌。

就个人而言,斯特拉特福子爵算是最厌恶奥地利的英国人之一,而且之前与奥地利帝国打交道的经历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计划是非常完美的,但就怕奥地利人不接招,或者奥斯曼人一样突然发癫。

另一面哈贝斯库勋爵其实已经完成了他此行的任务,他的任务就是来奥斯曼帝国宣战。

之所以要留下两个星期最后通牒,主要是为了调兵遣将做缓冲。

此时奥地利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并不接壤,虽说奥地利帝国对自己的海军很有信心,但从上到下只有弗里德里希大公一人提出过奇袭君士坦丁堡的计划。

并非是奥地利帝国过于死板,而是在己方有优势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冒险。

而且之前俄国人已经干过一次,理论上讲奥斯曼人和英国人会有防备才对。

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与其铤而走险,还不如选择按部就班,反正奥地利帝国参战较晚耗得起。

奥地利帝国御前会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西色雷斯方向进攻奥斯曼帝国,也就是要以希腊为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