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粗鄙之言(2 / 2)

我们曾经做到过一次,现在和未来我们还能做到无数次!

上帝保佑美利坚!”

身在美国的情报人员没想到会接到如此粗鄙的发言稿,这与奥地利帝国风格完全不同,大概是想避嫌吧。

不过这也太过粗鄙...

其实米娅作为弗兰茨的书记官,她也不太清楚弗兰茨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东西,简直就是一个老农的发言。

“说服对方,最好用对方能听得懂且喜欢听的话。”

弗兰茨如是回答道。

这番话的效果非常好,最终被复印了上千万份,成为此时美国最畅销的纸质作品。

美国方面此时对于那些从奥地利回国留学归来的军事人才已经完全转变了态度。

如果说之前他们只想狐假虎威或者找人背锅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将这些人视为美利坚的救世主,就连戴维斯这位南方派的领袖也神气起来了。

毕竟之前美国本土的那些将领可是一败涂地,温菲尔德·斯科特的名声更是一落千丈。

既然好用,那就要拼命用。

在第一线指挥作战的几乎全换成了奥地利帝国的留学生,这样也有好处,那就是他们的配合更加密切,彼此也更熟悉。

而奥地利帝国的战争哲学和主流或者说和法国的进攻战术完全不同,奥地利帝国研究的更多的是防御作战,研究的就是用优势兵力进行全方位防御。

可以说是完美适配此时的北美战场,这些奥地利帝国的留学生在得到指挥权的第一时间就开始造墙、挖战壕,恨不得直接将英军给围起来。

其实从一开始弗兰茨根本就不觉得美国人会输,因为英国太小了,他们的行动更加小家子气。

想要打下美国这样规模的国家,仅靠几万,乃至十几万人简直就是个笑话。

英国不过是一个岛国,无论人力、物力都难以与占据北美大陆最精华部分的美国相比。

英国人的精打细算也害了他们,殊不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抠抠搜搜的进攻只会让他们坐失良机...

英国人如果无法短时间内将美国逼降,那么结果必然是英国人被活活耗死。

这可不是过去,一场战争可以打上几十甚至上百年。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越加频繁。

那种稳定的战争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英国政府真想打几十年恐怕早就被他们的民众和社会精英们推翻了。

当然就算是英国人一开始就全力以赴,他们也很难取得最终胜利,毕竟奥地利帝国还未真正出手。

只要其他国家的损失大于收益,那么即便奥地利帝国的收益再小,获得的相对收益也是最大的。

英国就很挣扎了,北美战事的突然受阻,近东地区一塌糊涂,印度地区更是直接采取了放生的态度。

英国再想恢复到之前世界霸主的状态可就难了,但有一点让弗兰茨没想到,那就是英国人居然还没有退出近东,俄国人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际行动。

弗兰茨看过奥地利军事观察员从前线发回的报告,他觉得历史上俄国人在克里米亚输的真不冤枉。

即便此时奥地利帝国解决了俄国的后勤问题,俄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依然很糟糕。

这并非是俄国士兵太过懦弱,恰恰相反他们十分勇敢,只不过死的毫无意义。

俄国人依然在沿用拿破仑时期的战术,不过这样也许有些侮辱拿破仑了,俄国人使用的是最原始的密集步兵纵队战术。

密集步兵纵队战术是俄国人在反法战争期间发现的一套极有效率的进攻战术。

这种战术可以有效集中力量打击敌军一点,同时密集纵队可以相对快速地通过战场上的死亡地带减少受击面积。

密集的纵队还能给士兵们提供勇气,最重要的是容易训练。相对于保持合理间距的线列,让士兵们肩并肩,前胸贴后背排成几列更加容易。

此外密集纵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骑兵的冲击,毕竟士兵们只要不直面骑兵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与游戏中不同骑兵冲散步兵队列往往不是通过直接的撞击或者砍杀,大多数队列都是在骑兵冲过来之前自行崩溃的。

即便是面对精锐,骑兵往往只需要砍倒几名士兵就能造成整个队列的大崩溃。

不过纵队的士兵是向前看的,而且间距小,密度大,比起单薄的线列自然更加坚韧。

只可惜随着时代的变化,武器的命中率和火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即便是在反法战争时期几发实心铁球直接命中纵队也会造成士气的大崩溃,更别说榴霰弹和高爆弹被大量应用的此时。

俄军的纵队就像活靶子一样,实心弹一炮就能打穿一大串俄军,榴霰弹和高爆弹更是一炸一大片。

一条路上俄军尸体流出的鲜血和内脏甚至会让后方的士兵脚打滑,即便如此那些俄国军官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进攻!进攻!”

进攻失败之后,那些军官往往会在聚餐上说起自己的士兵和之前的战斗,他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士兵不够勇敢,火炮的威力不够大。

按照奥地利帝国军事观察员的说法,那些俄军军官都应该上军事法庭。

尤其是那些炮兵指挥官,他们自己都不了解火炮的性能,就会一个劲儿地催促让炮兵快速填装、快速射击。

不但如此,他们还很怕火炮遭受损失,所以将炮兵阵地设计得尽可能远离战场。

结果便是极低的命中,以及极低的杀伤效率。

可以看得出来奥地利的军事观察员们对俄军的指挥怨念很深。

其实这也很正常,奥地利帝国派出的军事观察员全都是经过重重考验的卷王,他们不但有着大量的理论知识,更有在一线摸爬滚打的经历。

而俄军的指挥系统里充斥着大量官僚和贵族子弟,很多俄军军官都是世袭得来的,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之前甚至连一本关于战争的科普读物都没读过。

如果仅仅是缺乏军事素养也就算了,这些贵族的自尊心往往让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甚至让那些试图改变他们看法的低级军官去送死。